下图是一本残缺的历史著作《“×××××”十年史》封面。封面设计者将“历史”的拼音“Lishi”颠倒设计,以表达某种暗喻。据此推断,这个“十年”应是
| A.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B.土地革命时期 |
| C.过渡时期 | D.文革时期 |
学者余英时认为:自宋代以降,君权的绝对化愈演愈烈,相形之下,相权则愈来愈弱;传统相权的衰落,宋代是一关键时代。宋朝削弱宰相职权的方式是()
| A.以御史大夫为副丞相分割相权 | B.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财权 |
| C.几位宰相之间互相牵制和监督 | D.设置首辅分割宰相的决策权 |
武则天晚年为立太子一事而犹豫不决(侄儿武承嗣还是儿子李显),狄仁杰劝说她:“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附姑于庙者也。”武则天感悟,听从了狄仁杰的意见,立庐陵王李显为皇嗣,唐祚得以维系。这一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的哪一特点?()
| A.家天下 | B.皇权至上 |
| C.专制主义 | D.中央集权 |
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指()
| A.王位世袭制 | B.中央集权制 |
| C.宗法分封制 | D.郡县制 |
李贽说:“始皇帝,千古一帝也”。唐朝吴兢说:“始皇暴虐,至子而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前者坚持道德原则评价秦始皇,后者坚持历史原则评价秦始皇 |
| B.前者坚持历史原则评价秦始皇,后者坚持道德原则评价秦始皇 |
| C.前者评价的是秦统一前的秦始皇,后者评价的是秦统一后的秦始皇 |
| D.以上的说法全部都不对 |
曾有史书记载项羽火烧阿房宫,但有学者认为历史上根本不存在阿房宫。某同学为探究此课题,准备前往实地考察,他应去()
| A.陕西省 | B.山西省 |
| C.河南省 | D.河北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