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起义爆发后,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高度关注。10月13日《申报》有如下报道:“……昨晚得武昌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张彪伤”。12和13两日《泰晤士报》均在显要位置开辟专栏报道中国的革命,相关报道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叛乱”。下列有关解读中,正确的是( )
| A.两报均较早给予了关注和报道,说明武昌起义的国内外影响大 |
| B.两报均大量报道起义情况,反映其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高度肯定 |
| C.《申报》报道起义较为客观,说明当时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
| D.《泰晤士报》多称起义为“叛乱”,体现英政府的殖民主义立场 |
对下列四个事件之间的关系表述最准确、最全面的一项是()
①资本主义萌芽②文艺复兴运动③新航路的开辟④宗教改革运动
以下是明清时期部分地区州县与集市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明清时期()
| 省区 |
嘉靖至万历 |
顺治至雍正 |
乾隆至道光 |
|||
| 州县数 |
集市数 |
州县数 |
集市数 |
州县数 |
集市数 |
|
| 直隶 |
14 |
132 |
82 |
527 |
43 |
537 |
| 山东 |
42 |
104 |
64 |
1126 |
74 |
1583 |
| 陕西(关中) |
16 |
143 |
21 |
238 |
28 |
264 |
| 江西 |
45 |
459 |
51 |
545 |
43 |
976 |
| 福建(不含台湾) |
19 |
131 |
15 |
205 |
39 |
511 |
| 广东 |
— |
— |
72 |
1270 |
71 |
1959 |
A.经济重心呈现南移之势 B.满清沿袭明制以笼络汉人
C.农产品的商品化不断加强 D.地方行政机构相对稳定
“雅典政事的决断不取决于法律,而是取决于群众”。这说明苏格拉底殉道引发人们广泛的思考,包括法律形式上的正义先于、优于实质的正义,从死亡中获得新生的思想的永恒,舍生取义为实现法的价值的精神值得当今社会尊崇等内容。苏格拉底 ()
| A.敬告人们恪守道德底线 | B.鼓励人们要理性思考 |
| C.倡导人文主义精神 | D.引导人们遵法守规 |
下表所列内容为中国某一时期的历史特征。这一时期文化领域的成就是()
| A.发明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 B.开始出现私人讲学,教育学术下移 |
| C.出现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 D.中国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形成 |
北宋时期,四川出现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后,南宋、元朝、明朝政府都曾大力推行纸币。可是都迅速贬值,明中期基本放弃纸币,取而代之的则是从民间贸易发展起来的、最终获得政府认可的白银作为主要支付手段。这一时期纸币的兴衰表明()
| A.民间贸易突破官府限制 | B.明朝中期商品经济停滞 |
| C.政府对市场的控制遇挫 | D.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削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