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中国的近代化》)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主要是由于:( )
| A.日本侵华刺激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
| B.长征战略转移传播了革命的火种 |
| C.北伐战争消灭了中东部的北洋军阀 |
| D.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统一的基础 |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是对生产资料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B 适应了中国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C 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最高形式
D 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表现
图是1920年的一则报纸广告,文中有“敬告全国同胞乐用人人必需之国货”等字样。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 A.洋务运动兴起 | B.实业救国热潮 |
| C.工人阶级诞生 |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
民国初年,民族工业中发展最快的是()
| A.纺织业 | B.交通运输业 | C.冶金业 | D.机器制造业 |
中国民族工业兴起于()
| A.鸦片战争期间 | B.洋务运动期间 | C.甲午战争期间 | D.辛亥革命期间 |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
| A.15世纪末16世纪初 | B.17世纪末18世纪初 |
| C.18世纪末19世纪初 | D.19世纪末20世纪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