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声音的特征:
(1)为了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小明设计了下面几个实验,如图甲所示,你认为能够完成探究目的是 ,通过探究可知:音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
(2)在敲鼓时,用鼓锤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同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 产生的;用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表明鼓面的 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3)如图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适当的长度,拨动钢尺,就可听到 (选填“钢尺”或“桌面被拍打”)振动发出的声音,若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变大;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变 (选填“高”或“低”)了,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 .
某小组自学“塞贝克效应”后,知道了在两种金属组成的回路中,如果使两个接触点的温度不同,在回路中将会出现电流。他们设计实验,验证所学到的结论。该小组利用铁丝和铜丝两种导线组成图(a)所示的闭合回路,并将相连的两个交叉点A、B分别置于烧杯中和酒精灯上方。做了如图(a)、(b)、(c)所示的三次实验。请仔细观察图中的装置、操作和现象,回答以下问题。
①该小组所设计和开展的实验,能否验证他们所学的规律,请说明理由。________
②分析比较图7(a)、(b)和(c)中的电流表示数以及相关条件,可得:________
小伟和小莉同学做“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实验,现有电源(电压为4.5伏)、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两个(甲标有“12Ω2A”、乙标有“20Ω2A”字样)、电键及导线若干,已知两个小灯的额定电压分别为1.5伏和3伏,额定功率均不超过1瓦。小伟和小莉各自选取一个变阻器、小灯及其它器材连接电路,闭合电键后,移动变阻器的滑片,直至两个电路中电压表的示数均为3伏时,发现两小灯均已正常发光。这时,小伟电路中变阻器的滑片在中点位置附近、电流表的示数如图所示;小莉对比后发现电路中小灯的亮度比小伟选用的小灯暗。两位同学交流后,发现其中一位同学的电路连接有误,小莉将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相乘,得到的电功率为0.96瓦。
(1)实验中电路连接有误的是(选填“小伟”或“小莉”)。
(2)小伟同学选用的变阻器为(选填“甲”或“乙”),所测小灯的额定功率为瓦。
(3)求小莉同学所测小灯的额定功率。(需写出计算过程)
在“验证阿基米德原理”的实验中,各实验小组同学选用恰当的器材,分别用图所示的实验方法测量了一些数据,并通过计算记录在表格中。
实验 序号 |
液体的密度(g/cm3) |
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cm3) |
浮力(N) |
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N) |
1 |
1 |
20 |
0.2 |
0.196 |
2 |
1 |
40 |
0.4 |
0.392 |
3 |
1 |
60 |
0.6 |
0.588 |
4 |
1.5 |
20 |
0.3 |
0.294 |
5 |
1.5 |
40 |
0.6 |
0.588 |
6 |
1.5 |
60 |
0.9 |
0.882 |
(1)分析实验序号1、2、3或4、5、6中前三列的实验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2)分析实验序号 中的相关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甲小组同学分析了表中最后两列数据及相关条件认为这些实验数据能证明阿基米德原理,即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物体排开的液体所受重力。
(4)乙小组同学发现最后两列数据不相等,于是他们把表格中浮力一列的数据分别改成“0.196;0.392;0.588;0.294;0.588;0.882”,然后也得出了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的结论。你认为乙小组的做法(选填“正确”或“错误”),理由:。
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小赵填写的实验报告(部分)如下,请完成空格处的内容。
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当。
(2)、小新将实物连接成如图所示电路,其中有一处连线错误,请你在连接错误的导线上画“×”并改正。
(3)、将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使定值电阻R两端电压为2V,电流表示数如图所示,为_________A,则R的阻值为_____________Ω。
(4)、换上10Ω的电阻后,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将_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此时应将滑片P向_______(选填“A”或“B”)端移动,使电阻两端电压为_______V。
(5)、小芳同学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有示数,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