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的数目比体细胞各增加一倍分别发生在细胞周期的
①间期 ②前期 ③中期 ④后期 ⑤末期
A.①② | B.③④ | C.④① | D.①④ |
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两组实验:
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
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乙图);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A.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 |
B.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 |
C.培养液为上述生态系统提供能量 |
D.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 |
刺激某一个神经元引起后一个神经元兴奋。当给与某种药物后,再刺激同一个神经元,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与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
A.抑制了突触小体中递质的合成 |
B.抑制了突触后膜的功能 |
C.与递质的化学结构完全相同 |
D.抑制了突触前膜递质的释放 |
下列哪项不属于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
A.河流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的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
B.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类由于食物丰富,数量也会增多 |
C.农民在稻田中除草,水稻长势良好 |
D.草原黄鼠增多,猫头鹰数量随之增多 |
下列生产实践措施不是利用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是
A.人工合成性外激素制剂,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 |
B.控制日照时间以控制开花时间 |
C.利用“黑光灯”集中捕杀棉铃虫 |
D.利用生长素类似物杀死麦田中的双子叶杂草 |
在森林中,狼能够依据兔留下的气味去猎捕后者,兔同样也能够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该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A.可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
B.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
C.可以维持生物种群的繁衍 |
D.能够调节生物的种群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