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甲图表示燕麦幼苗生长素浓度与作用的关系;丙图表示燕麦胚芽鞘。

(1)甲图中,根的最适宜生长素浓度为            mol/L。c点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的效应是         
(2)为验证在单侧光照射下,丙图燕麦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A段而不是发生在B段。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帮助其完成下列有关实验过程:
① 实验材料及用具:燕麦胚芽鞘,一侧开孔的硬纸盒,薄云母片,光源等。
② 实验过程;给以左侧单侧光照射,如图所示

③ 实验结果:
a.                      
b.                      
c.                      
④ 实验结论: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如图甲为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光照强度对茉莉花光合作用强度影响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其中NaHCO3溶液可维持瓶内CO2浓度的恒定。图乙为所测得的实验结果。请据图分析:

(1)为了防止外界温度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本实验中对照组的装置中应如何设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测得,当用40W灯泡照射时,红色液滴没有发生移动,这是因为此时_______________,当改用80W灯泡照射时,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的含量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甲所示装置无法测得A点数据,除非将其中的NaHCO3溶液换为_______________溶液,且将装置放在_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中。
(4)在一昼夜中,将该植物置于140W光照条件下8h,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该植物一昼夜氧气释放量为_________________cm。

为探究温度对膜透性的影响,取质量和形态相同的2块马铃薯进行实验,所得到的结果如下: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40℃时,随着时间增加,马铃薯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物外渗。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方案并回答问题:
实验原理:随膜的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物外渗,会使外部溶液的电导度增大。溶液电导度的大小可以用电导仪进行检测。电导仪非常灵敏,空气中的CO2、温度均会影响测量结果。
实验仪器与药品:电导仪、恒温水浴锅、烧杯、量筒、滤纸、蒸馏水等。
实验步骤:第一步:取4只相同的烧杯,分别加入50ml。蒸馏水,编号为A、B、C、D;
第二步:取2块质量为50克且形态相同的马铃薯,用蒸馏水反复冲洗三次,用滤纸将水吸干,再分别放入A、B两烧杯中,C、D两烧杯作为对照;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1.5小时后取出烧杯中的马铃薯中,使烧杯的溶液各保持或恢复至20℃。
第五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B烧杯中溶液的电导度减去D烧杯中溶液的电导度的值大于A烧杯中溶液的电导度减去C烧杯中溶液的电导度的值
讨论:实验步骤中设计C、D两组作为对照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1表示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变化的关系;图2表示处于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细胞图像。请据图回答:

(1)图l中AB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CD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图2细胞处于有丝分裂的_________期,此时细胞中染色体数、DNA分子数、染色体单体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学家在一与世隔绝的小岛上对其动植物和人群进行研究,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
(1)将原产某纬度的一种一年生植物甲,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图所示。将植物甲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________,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传粉,说明已产生了________,它们与________、________共同构成了物种形成过程的基本环节。

(2)在对动物乙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为岛上某家族的遗传系谱图,甲病由A和a控制,乙病由B和b控制。已知甲病致病基因与乙病致病基因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且II-7没有携带乙病的致病基因,III—10同时患有甲病和乙病。

其中甲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仅考虑甲病,III一9的基因型是_______,III-13的X染色体来自第Ⅰ代的________号个体。若同时考虑甲、乙两病,III-10的基因型是________。

已知二倍体番茄圆果(H)对梨果(h)为显性,植株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某同学以纯合的圆果感病品种为母本,纯合的梨果抗病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实验,在母本植株上获得的F1种子都表现为圆果。在无相应病原体的生长环境中,播种所有的F1种子,长出许多F1植株,然后严格自交得到F2种子,以株为单位保存F2种子,发现绝大多数F1植株所结的F2种子都出现梨果与圆果的分离,而只有一株F1植株(A)所结的F2种子全部表现为圆果,可见这株F1植株(A)控制圆果的基因是纯合的。请回答:
(1)据分析,导致A植株圆果基因纯合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母本自交,二是父本的一对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为了确定是哪一种原因,可以分析F2植株的抗病性状,因此需要对这些圆果基因为纯合的F2植株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如果是由于母本自交,这些F2植株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_,其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如果是由于父本控制梨果的一对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这些F2植株表现型为_____________,其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该同学以纯合的梨果抗病品种为母本,纯合的圆果感病品种为父本,进行同样的实验,出现同样的结果,即F1中有一株植株所结的F2种子全部表现为圆果,则这株植株圆果基因纯合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其最可能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3)控制圆果和梨果的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上,现发现一株圆果番茄比正常番茄多一条5号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时,两条5号染色体正常配对后分离,另一条5号染色体随机分离到一个子细胞中)。该圆果番茄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可能类型,若要设计实验对上述情况进行鉴别,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通过对实验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