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调查小组的同学从当地主管部门获得的某物种种群数量的变化图,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 A.第1~5年间种群呈“J”型增长 | B.第20~30年间种群增长率为0 |
| C.到30年时种群的数量最大 | D.第15~20年间种群数量不断减少 |
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
①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 ②某海滩上的全部生物
③某小岛上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 ④某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① | D.①②④ |
假设将水稻田里的杂草全部清除掉,稻田生态系统中
| A.水稻害虫密度将下降 | B.能量流动的营养级数减少 |
| C.水稻固定的太阳能增加 | D.物种多样性上升 |
土壤动物能够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并改良土壤结构,其类群组成和数量是评价农田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下表是某农田使用两种肥料后4类土壤动物物种数和密度(个/M2)调查数据:
| 动物类群 |
跳虫类 |
蜱螨类 |
线蚓类 |
线虫类 |
||||
| 样地 |
物种数 |
密度 |
物种数 |
密度 |
物种数 |
密度 |
物种数 |
密度 |
| 有机肥田 |
10 |
167 |
38 |
30 |
40 |
120 |
19 |
339 |
| 化肥田 |
4 |
79 |
16 |
41 |
18 |
32 |
7 |
52 |
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
| A.化肥田土壤动物的物种多样性减少,营养结构简单 |
| B.有机肥田的土壤动物数量大大增加,有机质减少 |
| C.化肥田土壤动物个体总数减少,但是生物多样性提高 |
| D.有机肥田的各类土壤动物密度总是大于化肥田 |
某一桦树林中出现了云杉树苗,云杉长大后,高度超过桦树林。桦树不如云杉耐阴,而逐渐减少,最终形成以云杉为主的树林,这种现象是
| A.初生演替 | B.生物入侵 | C.生物进化 | D.种间竞争 |
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温度、食物 | B.温度、光照 | C.湿度、温度 | D.光照、食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