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测量滑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实验过程如下:
(1)用游标卡尺测量出固定于滑块上的遮光条的宽度d= .在桌面上合适位置固定好弹簧和光电门,将光电门与数字计时器(图中未画出)连接.
(2)用滑块把弹簧压缩到某一位置,测量出滑块到光电门的距离x.释放滑块,测出滑块上的遮光条通过光电门所用的时间t,则此时滑块的速度v= .
(3)通过在滑块上增减砝码来改变滑块的质量m,仍用滑块将弹簧压缩到(2)中的位置,重复(2)的操作,得出一系列滑块质量m与它通过光电门时的速度v的值.根据这些数值,作出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由图象可知,滑块与水平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继续分析这个图象,还能求出的物理量是 .
如图4所示,甲是研究平抛运动的装置,乙是试验后在白纸上作的图(0点是抛出点).
(1).实验前应调节斜槽末端水平,是为了保证小球抛出时
(2).每次让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是为了保证每次小球抛出时________________.
(3)该平抛运动的初速度m/s.(g=9.8m/s)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实验中:
(1)要求所挂小盘和钩码的总质量小车和所加砝码的总质量,此时才能认为小盘和钩码所受重力大小等于绳对小车的拉力大小;
(2)某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木板的一端垫得过高,所得的图象为图中的;
(3)该同学通过数据的处理作出了图象如图所示:
①图中的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②图中图线上部发生弯曲的原因是。
下图是某同学在“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所获得的一条纸带。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纸带上0、1、2、3、4、5、6是相邻的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有四个点没画出。则:
(1)纸带上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S;
(2)根据纸带上记录的数据可以判断小车是作运动;
(3)若小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则其加速度大小a=m/s2;(保留两位小数)
(4)小车在计数点3所对应的速度大小为=m/s。(保留两位小数)
(1)要用伏安法测量Rx的电阻,已知电压表内阻约几kΩ,电流表
内阻约1Ω,若采用甲图的电路,Rx的测量值比真实值(选择“偏大”或“偏小”),若Rx约为10Ω,则采用(选“甲图”或“乙图”)的电路误差较小。
(2)无论是用甲图或乙图测量,都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由电表内阻引起的测量误差,有两个研究性学习小组分别设计了以下的实验方案:
I.第一组按如图丙所示的电路进行测量,由电压表、电流表内阻造成的误差可以基本消除,具体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闭合开关S1,开关S2接2,调节可变电阻RP和RW,使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都较大,并读出此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U1和I1;
②保持RP的阻值不变, ________________。
(A)请你在②的横线上用简要的语言写出未完成的主要操作步骤,并用字母表示相应的测量值;
(B)写出待测电阻Rx的表达式:Rx=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第二组同学利用如图丁的电路测量,其中R1是电阻箱,R2=72Ω、R3=100Ω。合上S,当R1未调至图中所示阻值时,灵敏电流计G的指针会偏转,将R1调至如图中所示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回到零位。
读出图中电阻箱的阻值为R1=Ω,计算出待测电阻的值为Rx=Ω。
在测定金属电阻率的试验中,某同学连接电路如图12所示。闭合电键后,发现电路有故障(已知电源、电表和导线均完好,电源电动势为E):
①若电流表示数为零、电压表示数为E,则发生故障的是(填“待测金属丝”、“滑动变阻器”或“电键”)。
②若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均为零,该同学利用多用电表检查故障。先将选择开关旋至
档(填“欧姆×100”“直流电压10V”或者“直流电流2.5”),再将(填“红”或“黑”)表笔固定在a接线柱,把另一支表笔依次接b、c、d接线柱。若只有滑动变阻器断路,则多用电表的示数依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