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是儒学的发展基地;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
——摘自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材料二: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制裁;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引诱。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秦汉的方士与儒生》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
(2)材料二中秦始皇“不要人民读书”和汉武帝“要人民只读一种书”分别指什么历史事件?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从战国到秦汉我国思想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
元朝汪大渊《岛夷志略》记载,澎湖“隶泉州晋江县,至元(忽必烈年号)间立巡检司”,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每年征收盐税中统钞十锭二十五两。元朝此举( )
A. |
完成了全国统一 |
B. |
加强了边疆管理 |
C. |
进行了赋税改革 |
D. |
推行了行省制度 |
宋朝时,雕版印刷术使用更加普遍,“转相摹刻,诸子百家之书,日传万纸”,对文化发展是一个明显推动。这主要说明宋朝时期( )
A. |
儒家思想备受推崇 |
B. |
技术推动文化发展 |
C. |
活字印刷普遍使用 |
D. |
文化助力技术创新 |
曹魏建立后,百姓购买物品、计算物价皆普遍使用布帛或谷物。北魏孝文帝时,北方很多地方“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该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这一时期北方( )
A. |
铸币金属匮乏 |
B. |
币制较为混乱 |
C. |
农业技术落后 |
D. |
商品经济衰退 |
早在西周就已出现的瓦当,到西汉时一改原来的简单、朴素,变得纹饰繁多,构思奇巧,集绘画、浮雕、工艺美术和书法于一身。材料强调了西汉瓦当( )
A. |
建筑用途广泛 |
B. |
史料价值突出 |
C. |
艺术价值较高 |
D. |
材料来源丰富 |
战国时期的这些农具(见下图)虽貌不惊人,但其锋利已经悄无声息地划开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里的“锋利”可以理解为( )
A. |
较高生产力水平 |
B. |
频繁的兼并战争 |
C. |
新兴的小农经济 |
D. |
宽松的社会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