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为用力也最为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 | B.焚书坑儒 |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
某班四位同学撰写了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趣谈孔子的思想与和谐社会的创建》 | B.《论文成公主对西藏地区的影响》 |
C.《从交子看北宋的商品经济》 |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 |
西晋灭亡后民族大融合成为我国北方一种潜移默化的历史趋势。在这一历史趋势中起到“催化剂”作用的历史人物是
A.孝文帝 | B.司马懿 | C.司马炎 | D.诸葛亮 |
南宋著名文人、政治家周必大在给朋友的信中记录了这样的事:“近用沈存中法,以胶泥铜版移换摹印,今日偶成《玉堂杂记》二十八事。”信中所说的“沈存中法”是指
A.造纸术 | B.雕版印刷术 |
C.活字印刷术 | D.指南针测向技术 |
战国末期,有位思想家在他的著作中提倡法制、主张改革,秦王嬴政读后,赞叹不已,说:“我得见此人,死也甘心了。”被嬴政仰慕的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 B.孟子 | C.荀子 | D.韩非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