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北方部分地区自然景观分布略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图中A—B—C三地的自然景观依次是( )
| A.森林、草原、荒漠 | B.草原、荒漠、森林 |
| C.森林、荒漠、草原 | D.荒漠、草原、森林 |
引起自然景观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 A.从东向西降水减少 | B.从东向西降水增多 |
| C.从东向西气温升高 | D.从东向西海拔增加 |
其自然带的分布规律是 ( )
| A.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 B.由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
| C.垂直地域分异 | D.非地带性分异 |
图2-6-6“表示气温、降水与气候类型的关系”。读图回答7-10题。
7.年温差最大的一组气候类型是
A.①②⑥ B.②④⑤C.④⑥⑦ D.②③⑤
8.图中①表示的气候类型为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9.图中⑦对应的自然带可能是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温带草原带
C.苔原带 D.亚寒带针叶林带
10.反映大陆东岸纬度地带性的—组气候类型是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②⑤⑥⑦D.①⑤④⑥
图13-2所示的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是
| A.甲地属于地中海气候,乙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
| B.甲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
| C.甲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乙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
| D.甲地属于地中海气候,乙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
图12-8为某地区域四个地点的风向观测图,据此可判断该区域的环流系统为
| A.北半球气旋 | B.南半球反气旋 |
| C.北半球反气旋 | D.南半球气旋 |
图2-3-5中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某滨海地区海陆表面气温和海陆上空气流的变化特征,由图甲可知乙出现时间约为
| A.6时~18时 |
| B.18时~次日6时 |
| C.8时~16时 |
| D.16时~次日8时 |
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国土资源“十一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建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初步形成“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国土资源管理运行体系。由此可见,35技术将在今后国土整治中发挥重要作用。据此回答12一13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GP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 |
| B.RS技术是地图的延伸 |
| C.GPS技术可以为用户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 |
| D.GPS技术叮分别处理RS技术及GIS技术提供的图像和数据 |
要对长江流域进行灾情报道的理想途径是
| A.卫星导航定位技术 | B.航空遥感技术 |
| C.坐飞机目测 | D.水上坐快艇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