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丙、丁四人位于地面上空,读下左图和下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上左图中的圆为地球的投影,则甲、乙、丙、丁四人看到的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快的是( )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上左图中,有关甲、乙、丙、丁四人看到的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A.甲人—顺时针方向 | B.丁人—逆时针方向 |
C.四人—自西向东 | D.四人—自东向西 |
夏至日时,上左图中甲、乙、丙、丁四人的体验可信的是
A.乙向甲报告:位于甲地正北方向 | B.丙向甲报告:位于甲地正东方向 |
C.四人报告:地方时相同 | D.四人报告:昼夜长短相同 |
若某人在乙处观察,此人所见的经纬网应为上右图中的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图为某城市用地及规划示意图,该城市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图中河流以北和以西地区是生态保护用地,以东是城市用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老城区位于城市的西北部,最初在此设城的有利区位条件是、。
(2)图中数字代表的城市功能区分别是:①;③_。其中①规划在该处的原因是、。
(3)A、B、C、D四地块中,适宜规划为化学工业园区的是,并说明理由。
(4)随着城市的发展,该铁路对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逐步显现,说出其不利影响。
(l0分)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群岛国家,河流众多而短小,渔业资源丰富。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印度尼西亚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B岛地处板块边界上,面积约12万平方千米,北部是平原,南部是熔岩高原和山地,山间多宽广盆地。印尼2亿多人中有一半以上居住在该岛,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l)描述A岛的地形特征。
(2)说明B岛人口稠密的主要原因。
(3)印度尼西亚政府大力鼓励B岛人口向C岛移民,试分析原因。
(4)分析印度尼西亚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
(l0分)和田河发源于昆仑山脉北麓,流入塔克拉玛干沙漠。图甲为和田河部分流域图,图乙为1990年-2010年和田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和田河的主要补给形式是,该河从中游开始径流量明显减少,主要原因有、和下渗。
(2)和田籽玉是原矿石被洪水冲入河道,并长期受到(外力)作用,导致棱角尽失、形态浑圆,是玉中珍品。早期,人们捡拾籽玉的地点主要集中在河流的(上游/中游/下游)地区。
(3)分析和田河中游地区种植瓜果的有利自然条件。
(4)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和田河上、中游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对下游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环境保护
广东省北倚南岭、南濒南海,地势北高南低,东西向中央腹地倾斜,广州地区正好位于腹地的中心位置附近,平均静风频率高。1990~2007年,广州酸雨危害因其东南部珠江口两岸电厂群的迅速发展而日趋严重。
1990~2007年广州地区四季酸雨数据统计
春(3~4月) |
夏(5~9月) |
秋(10~11月) |
冬(12~2月) |
|
降水pH值 |
3.99 |
4.08 |
4.05 |
4.09 |
酸雨次数 |
307 |
1074 |
87 |
244 |
酸雨频率/% |
81.47 |
79.59 |
62.78 |
77.67 |
占全年比重/% |
17.93 |
62.73 |
5.08 |
14.25 |
说明1990~2007年广州酸雨危害较重的两个季节,并分析原因。(10分)
自然灾害与防治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尘暴天气及沙漠化严重威胁人类生产生活。承德市位于首都北京与北部最近的沙地浑善达克沙地中间,是沙地扩张南侵的必经之路,因而成为抵御沙尘危害,守卫首都北大门的要塞。下图示意承德市近五十年沙尘暴平均日数空间分布。
描述承德市沙尘暴发生日数的分布特征,并分析河谷地形对沙尘暴发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