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在一则日记中写道:“课毕阅读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新军亦起而相应……从此而万恶之政府即以推倒,亦未可知也。”日记中的“万恶之政府”指( )。
A.清政府 | B.南京临时政府 |
C.北洋政府 | D.南京国民政府 |
“为了实现这种奇迹般的发展目标,每个人都被鼓励参加工业生产;这样,每个人,不管其职业是什么——政府官员、农民、学生、教授、工人等等——都成了无产阶级。”这句话描述的是
A.大跃进运动 | B.三大改造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一五计划 |
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 |
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 |
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
毛泽东在1938年写下了这样一段话:“八个月中,陆空两面都做了英勇的奋战,全面实现了伟大的团结,几百万军队与无数人民都加入了火线;其中几十万人就在执行他们的神圣任务中光荣地、壮烈地牺牲了。”在此,毛泽东
A.认为政府的错误导致此阶段伤亡过大 |
B.肯定全民族抗战功绩以鼓舞全国士气 |
C.充分肯定抗战以来敌后战场的功绩 |
D.认为抗战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 |
有人认为:“民国成立后,国家自国家,社会自社会。”这一观点的含义是
A.辛亥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 | B.民主思想未对民众产生影响 |
C.传统社会没有得到根本改造 | D.各省对共和政体并不认同 |
1904年,刘汉公著《太平天国战史》。孙中山为其写序称:“汉公是编,可谓扬皇汉之武功,举从前秽史一澄清其奸,俾读者识太平朝之所以异于朱明,汉家谋恢复者不可谓无人。”对此话理解正确的是
A.孙中山客观地肯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积极作用 |
B.孙中山的目的是借太平天国运动宣扬反满革命 |
C.孙中山基本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
D.孙中山全面分析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