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图示一、二、三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名称。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实施有何意义?
(3)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的基本趋势。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今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70周年,战争中,世界反法西斯国家携手合作,共同击败了德意日法西斯,维护了世界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组织多次战役,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共同抵抗日军的侵略。
──据人民版教材整理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并列举二战期间中国军民沉重打击日本侵略军的史实两例。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英联合行动部分大事年表

1941年8月14日
《大西洋宪章》
1942年11月
“火炬”登陆
1943年7月
西西里岛登陆
1944年6月6日
诺曼底登陆
1945年春
强渡莱茵河


──据人教版教材整理
(2)根据大事年表提到的历史事件,分析美英联合行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影响。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直接涉及四大洲、四大洋,61个国家和地区卷入这场战争,珍贵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遭到严重破坏;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对欧洲的全球霸权的破坏,留下了两大包括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的地区在内的权力真空,这两大权力真空的存在导致了冷战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促进了原子弹、V-1飞弹和V-2飞弹、远程轰炸机、半导体、雷达、电子计算机等方面的发明和改进。
——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整理
(3)利用材料三所提供的线索,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的工业革命时代,西方国家日益强大。此时的中国逐渐走向衰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广泛应用于生产,推动了燃料工业、机械制造业、冶金业、材料工业、交通运输业的革命,而交通工具的先后发明,远洋运输公司大量出现、世界铁路长度急剧增加……联结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
——人民版教材整理
(1)写出工业革命时期交通运输方面的发明。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交通运输业的革命在推动世界市场方面所起的作用。
材料二两次鸦片战争以后,大量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各地城乡。时人指出:“中国丝、茶及其商品的出口量不断增加,但价格却在下跌。”外国商品大肆在中国倾销,一方面破坏了中国原有的封建经济结构;另一方面又为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限空间。某些地方形成商品市场,农作物商品化趋势加快。
——张岂之《洋务运动与近代化的起步》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动。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胡雪岩(1823-1885)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商界人物。他以开钱庄起家,办药局,开丝行,贩运粮食、军火,坐收渔利,迅速成为商界巨擘。他会逢乱世,结缘权贵,纳粟助赈;延洋匠,引设备,参与洋务;筹饷械,借银款,力助左宗棠西征;开设国号药局,声名远扬。后因功受左宗棠保荐,获得朝廷特赐二品顶戴,特准紫禁城骑马。
胡雪岩的经商才能、处世韬略,一直为世人所称道,甚至被尊称为“商圣”。连鲁迅先生也称其为“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位商人”。胡雪岩在为人处世方面有许多常人所不及之处,对人情世故了解得通透,手腕活络,方圆兼具:善于笼络人心,并投其所好;能以宽和博取信任,以博爱网罗人才;笑脸巧迎人,懂得慷慨也善于回收。他有自己一整套卓有成效的经营艺术:善于审时度势、把握时局,并善于造势;商业眼光独到,果断涉足能赚钱、赚大钱的大生意;善于识人、用人;善于随机应变、因势利导;善于做招牌、做场面;热心公益事业,融商业活动于国家大事之中。
胡雪岩从一介布衣一跃而为富可敌国的“大清财神”,创造了一个传奇。
——摘编自杨茜彦《胡雪岩的启示和智慧》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胡雪岩所面临的经营环境。
(2)结合材料,概述胡雪岩经营之道给近现代企业发展带来的借鉴作用。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旧金山对日和约》于1951年9月8日在美国操纵下以美、英、法等四十八个国家为一方与日本为另一方,在旧金山会议上签订的片面单独对日缔结的和约(反法西斯国家签字的《联合国家宣言》、《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和其他有关国际协议都规定同盟国家不得与敌国单独媾和,对日和约应先经中、苏、美、英四国外长会议准备,并采取大国一致原则签订全面对日和约)。主要内容:盟国承认日本对其领土和领海有完全的主权;日本承认朝鲜独立,日本放弃对台湾及澎湖列岛的一切权利,日本同意将琉球群岛和小笠原群岛等,在联合国托管之下而以美国为唯一管理当局,日本得自愿加入集体安全协
定,盟国可与日本缔结双边协定在日本驻军,盟国放弃对日本的赔偿要求。
——根据 360 百科整理
材料二时至今日,东亚地区的紧张和动荡都与美国当时推行的亚太战略有关。在冷战结束后,美国并未因为苏联的解体而解散西太平洋集体防御体系,更进一步加强了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军事存在。
——范丽萍《冷战初期美国建立西太平洋集体防御体系原因探析》
(1)(9分)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旧金山和约》的出台对日美关系的影响。为什么说“时至今日,东亚地区的紧张和动荡都与美国当时的亚太战略有关”?
(2)中国政府为什么自和约签订至今均未承认过《旧金山和约》?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美国是一个以英国清教徒为移民主体而形成的国家,他们深受母国的宗教——清教的影响,他们正是这种对清教的崇拜,使他们逐步形成了1787年美国宪法的政治理念。由于没有封建主义的影响与制约,美国早期的政治模式与欧洲相比更加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自由平等的,这种自由的空气提供了美国人生而平等的观念。北美13 个殖民地实行的民主政治制度经过150余年的实践,其内部结构已经具有了民主共和国宪政制度的某些基本理念或基本架构。对自由制度的向往使他们对政府和中央集权存在恐惧心理,坚持政府作为愈少愈好的理论, 从而萌芽了限权的思想。
独立战争前后,由于大量的欧洲先进的政治和法律学说如孟德斯鸠、卢梭和洛克的思想传入美国,而这些学说和思想,极易为美国人民接受并逐渐形成了较强的人权意识和民主、共和、限权等政治要求。
——摘编自彭澎《论1787年美国宪法的宪政理念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指出1787年美国宪法的宪政理念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理念在1787年美国宪法中是如何实现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