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城市化比率统计表(单位:%)(摘自《中国城市及其文明的演变》)
|
中国 北部 |
中国 西北 |
长江 上游 |
长江 中游 |
长江 下游 |
东南 沿海 |
两广 地区 |
云贵 地区 |
平均 |
1843年 |
4.2 |
4.9 |
4.1 |
4.5 |
7.4 |
5.8 |
7.0 |
4.0 |
5.1 |
1893年 |
4.8 |
5.4 |
4.7 |
5.2 |
10.6 |
6.4 |
8.7 |
4.5 |
6.0 |
对上表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城市化整体上发展缓慢
B.长江下游、两广地区城市化比率最高
C.城市化主因是通商口岸商品经济发展
D.手工工场的兴办吸纳了大量劳动力
南宋朱熹说:“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其思想主旨是
A.提倡尊卑有别的社会秩序 | B.继承发展古代传统思想 |
C.希望社会和谐有序的发展 | D.维护传统道德价值体系 |
古代土地制度经历了从井田制到均田制的变化,这一变化表明
A.土地从国家所有彻底转变为私人所有 |
B.土地制度的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变化 |
C.集体劳作到以家庭为单位的农耕生产 |
D.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实现了完全分离 |
唐太宗时,曾经想处死私役门夫的县令裴仁轨,但是最后听从了殿中侍御史李乾祐的建议,免除了裴仁轨的死刑,这表明唐代
A.开始了民主制度的萌芽 | B.御史台的权威超越了皇权 |
C.监察权和皇权二权分立 | D.御史台对皇权有制约作用 |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这首古诗
A.说明当时贫富悬殊、土地兼并严重 | B.可以以诗证史,了解当时社会情况 |
C.全面反映了当时的农业和商业状况 | D.揭示当时赋税徭役沉重的历史事实 |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材料反映了当时
A.诸侯国的命运取决于读书人的智慧 | B.儒家思想被各国统治者所采纳 |
C.知识分子阶层对政局产生重大影响 | D.百家争鸣加剧诸侯争霸的态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