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年8月,在莫斯科市民惊异的目光注视下,一位23岁的美国青年走进了克里姆林宫,他的名字叫阿曼德·哈默。在列宁的支持下,哈默成为美苏贸易的核心人物。他联络了30多家美国大公司,组成美国联合公司,将美国的产品运到苏俄,换取苏俄的物产。这一局面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B.苏俄开始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
C.苏联实施了“一五”计划 |
D.美国改变了对苏俄的封锁禁运政策 |
美国试图通过某项协定,用新型的金本位来达到贸易自由化,把国际金融的大权集中到华盛顿。以此协定为基础所建立的是()
A.北美自由贸易区 | B.世界贸易组织 |
C.布雷顿森林体系 | 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
1933年罗斯福政府批准了《房产主再放款法》,成立房产主贷款公司,发放贷款给城市小房主,帮其赎回抵押的房屋,后又通过《房产主贷款法》(1934年)和《国家住宅法》给小房主提供小额修房贷款,并使部分市民可以租到房价低廉的住宅。这些举措()
A.刺激了工业的复兴,推动了经济发展 |
B.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的困境和不满 |
C.通过增加政府财政开支来增加就业 |
D.整顿金融秩序,为新政的推行奠定基础 |
1851年,伦敦的水晶宫展示了工业对人类的馈赠,当时展出的产品有()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我们习惯上把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机械特色不同 | B.通讯工具不同 |
C.主要动力不同 | D.交通工具不同 |
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这里的“向外”是指()
A.拓展殖民地市场 | B.传播基督教 |
C.煤铁资源的发现和采煤技术的提高 | D.黑奴贸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