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主要是在说明全球化( )
A.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期有差异 |
B.给现代中国带来巨大利益 |
C.是大英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
D.对当今美国来说是弊大于利 |
2013年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496周年。当年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 D.使基督徒实现了人人平等 |
下列关于“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的叙述和其所对应的历史时期,不正确的是()
选项 |
叙述 |
历史时期 |
A |
从自然哲学走向人文哲学 |
古代希腊 |
B |
以神为本转为以人为本 |
文艺复兴 |
C |
从简化宗教仪式到取消宗教仪式 |
宗教改革 |
D |
从人文主义走向理性主义 |
启蒙运动 |
16世纪法国作家拉伯雷说:“我不相信屋顶以上的事。”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
A.追求自由平等 | B.追求现世幸福 | C.反对禁欲主义 | D.反对等级观念 |
著名史学家钱乘旦对欧洲近代某一思想解放动动有过这样的评价:“它促成了西方现代文明的兴起和西方支配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格局的形成。几个世纪以来,它被誉为西方文化的世俗化决定性阶段和世界现代文明各种特征的发展的起点。”下列有关这一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强调人的价值,是人文精神的起源 | B.体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征 |
C.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 D.为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政治构想 |
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28~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
A.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 B.人类摆脱宗教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
C.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 D.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