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三下分明月夜。二分无奈在扬州”,这首诗突出反映了当时扬州的繁荣,唐朝扬州的繁荣直接受益于
A.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
B.位于长江与大运河交汇处的地理位置 |
C.随炀帝曾多次巡游扬州(江都) |
D.扬州经济富有特色,旅游资源比较丰富 |
关于下图反映的四股思潮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一和图四对旧文化的态度相同 |
B.图二是图一反映的思潮的发展和深化 |
C.图二和图三分别代表了反动和进步的思潮 |
D.四幅图所反映的思潮互为因果关系 |
在公元286年的某一天,定居小亚细亚(属罗马帝国)的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艾哈迈德立即投诉于法庭,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了严惩。这不能表明当时罗马法律
A.承认自由民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
B.注重维护帝国的社会稳定 |
C.商人艾哈迈德受到公民法的保护 |
D.通行于整个帝国范围之内 |
在新中国的某个时期,农村出现了“上工人喊工,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现象。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土地改革 | B.人民公社化运动 |
C.“大跃进” |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毛泽东在1945年8月说:“中国的局面,联合政府的几种形式,现在是独裁加若干民主,并将占相当长时期,我们还是要钻进去给蒋介石洗脸(即改造),而不是要砍头。这个弯路使我们党在各方面达到成熟,中国人民更觉悟,然后实现新民主主义的中国。”当时中共的设想是
A.通过重庆谈判,建立国共两党联合执政的政府 |
B.希望通过和平激进方式争取民主 |
C.控制联合政府,打破一党专政 |
D.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 |
下面中国国旗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 B.①③②④ |
C.②①③④ | D.①②④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