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知录》中载:“汉时赃罪被劾,或死狱中,或道自杀。唐时赃吏,多于庙堂决杀,其特宥者乃长流岭南。……宋初郡县吏,承五季之习,赎货厉民,故尤严贪墨之罪。……元史至元十九年敕中官吏,赃罪轻者决杖,重者处死。” 中国古代对赃官严惩的主要目的在于
A.维护法律体系的尊严 |
B.维护和强化中央集权统治 |
C.加强官僚队伍的建设 |
D.为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
乾隆三十七年,台湾海防同知朱景英称:“台地多用宋钱,如太平、元祜、天禧、至道等年号钱,钱质小薄,千钱贯之。”据此可知
A.宋代商品经济比清代更为繁荣 | B.当时两岸经济交往尚不密切 |
C.海峡两岸有着不同的货币体系 | D.宋代以后台湾经济发展迟缓 |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
《窦娥冤》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水浒传》颂扬农民起义英雄杀富济贫。这反映了
A.封建社会的腐朽没落 | B.“异端”思想影响广泛 |
C.普通民众的理想与愿望 | D.商业发展冲击传统观念 |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京剧艺术中人物的脸谱
A.固化了大众的历史认知 | B.真实再现了客观历史 |
C.正确评断了历史人物 | D.提升了历史人物的价值 |
朱子(朱熹)云:“若在理上看,则是虽未有物已有物之理。”此语旨在
A.规范道德准则 | B.揭示事物本源 |
C.发现人性本质 | D.论证天人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