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洞庭湖位置图
材料二 洞庭湖湖面多年平均日降水量距平值变化图
材料三 湖陆风是因湖水和周围陆地热力性质差异,而在沿湖地区形成的一种周期为一日的风(在夜间风从陆地吹向湖面,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
(1)说出图示地区主要的水循环类型并简述其过程。
(2)据材料二,说出洞庭湖湖面降水的日变化规律,并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其原因。
(3)依据水循环的原理,直接补给湖水最多的水体是( )
A. 大气降水 B. 下渗水
C. 地表径流水 D. 冰雪融水
(4)每年7~8月份湖陆风最显著,因为这个时期( )
①湖水面积较大
②湖周围陆地面积较大
③人类活动对环境干扰频繁
④影响此地的盛行风比较弱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④
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经济结构进行大规模的调整。根据下面的“鲁尔区产值结构图”(图中①表示1958年,②表示1995年)及所学知识回答各题:图中反映鲁尔区经济结构调整前后的显著变化是( )
A.钢铁工业比重上升 |
B.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
C.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比重都上升 |
D.钢铁工业和化学工业比重都下降 |
为改变生产结构,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鲁尔区采取的措施是( )
A.改造煤炭、化学工业,节省能源的消耗 |
B.缩减煤炭、钢铁两大工业部门厂矿企业的生产规模 |
C.搬迁原有的传统工业,兴建高技术产业 |
D.新建或迁入电子、汽车和石油化工等新兴工业 |
水土流失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态问题之一,对水土流失形成机制和综合治理的研究已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读图,完成各题。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坡度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
B.坡度在20°-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 |
C.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 |
D.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 |
坡度在40°~9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 )
A.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 | B.降水量少,且强度小 |
C.坡面径流流速小 | D.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 |
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止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
持水土的作用。图中适宜植树的地点为(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实施跨区域调水工程是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的重要举措。结合下图,回答各题。加利福尼亚州的水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属于( )
A.西水东调 | B.南水北调 |
C.东水西调 | D.北水南调 |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海洋性气候 | B.温带大陆性气候 |
C.地中海气候 | D.热带沙漠气候 |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地理环境差异较大,人类活动也不同。读下图回答各题。B所在地区的农业自然景观多呈带状或点状分布,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热量 | B.土壤 |
C.水分 | D.经济发展水平 |
有关河流①②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河流①水能非常丰富,其谷地是该区域主要的农业区 |
B.河流②水量丰富,流量平稳,因此航运价值较大 |
C.两条河都是外流河,沿岸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工业发达 |
D.降水是两条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流域内人口稠密,城市密集 |
鲁尔区“兴盛——衰落——重新崛起”的发展过程对我国国企改革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据此回答各题。关于鲁尔区区位优势的论述,正确的是( )
A.离法国东北部煤矿很近 | B.莱茵 、易北 、鲁尔等河流供给丰富水源 |
C.在法国与西欧有广阔的市场 | D.众多河流及运河航运便利 |
德国鲁尔区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走向衰退的原因,正确的是 ( )
①能源消费从“石油时代”进入了“煤炭时代”②钢铁出现了世界性的供过于求
③煤炭开挖深度的增加和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使得鲁尔所产煤的价格在市场竞争中乏力④铁矿资源进口受阻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鲁尔区的重新崛起对我国国企改革的借鉴意义有 ( )
①调整传统工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扩大大批量、标准化产品的生产规模
③加大科技投入,研制新工艺、新产品④加大资金投入,发展资金与资源密集型产业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