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认为,欣赏旅游景观,尤其需要的是提升感受力和理解力。完成下列各题。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这是宋朝诗人王禹偁谪居陕西时,描述山村风景的《村行》:下面是四位同学对《村行》的评论,哪些同学的说法正确的是
甲:“马穿山径菊初黄”中的“菊初黄”同时包含了由视觉、听觉感受到的景象;
乙:“万壑有声含晚籁”中“万壑”指的是遍布的黄土沟壑;
丙:“荞麦花开白雪香”指的是由视觉、嗅觉感受到的春天景象;
丁:“村桥原树似吾乡”是由视觉看到的景物,并引发的移情想象欣赏。
A.甲乙 | B.甲丙 |
C.乙丁 | D.丙丁 |
下列对地貌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岩石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是
A.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花岗岩 |
B.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流纹岩 |
C.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构成是砂岩 |
D.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沉积岩 |
该城市发展模式图,回答1-2题。
1.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过程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各项与郊区城市化的形成无关的是
A.郊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B.城市居民追求更好的环境质量
C.城市与郊区交通网络更加便捷
D.农业现代化使农业人口逐渐减少,城市人口增加
下图是我国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1-2题。
1.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正处于
①大城市化②郊区城市化③逆城市化④再城市化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阶段II中,城市中心人口密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有
①交通通达度差②地价昂贵③污染严重④远离商业中心
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从城市功能区合理布局的角度考虑,若在下图中分别布局中心商务区、住宅区、城郊农业区、港口码头区四个功能区,则①、②、③、④对应的功能区依次是
A.住宅区、港口码头区、城郊农业区、中心商务区 |
B.港口码头区、城郊农业区、住宅区、中心商务区 |
C.中心商务区、住宅区、港口码头区、城郊农业区 |
D.港口码头区、城郊农业区、中心商务区、住宅区 |
读某地区不同生产力水平下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为环境承载力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图中反映了在同一生产力水平条件下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读下图,回答1-3题。
1.行政区域界线常被用来区分是否发生人口迁移。图中A、B、C是三个不同地区。其中常被认为是人口迁移的是
A.a1→a2 B.b1→b2 C.c1→c2 D.a1→b1
2.如果图中A、B、C是三个不同的国家,其中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是
A.a1→a2 B.b1→b2 C.c1→c2 D.a1→b1
3.如果A、B、C是三个不同国家,a1、b1、c1是农村地区,a2、b2、c2是城市地区。其中能够代表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人口主要迁移方向的是、
A.a1→a2、a1→b1 B.a1→b1、b1→b2
C.c1→c2、a1→c1 D.b1→b2、c1→c2、a1→a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