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地理环境差异明显,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形成了特点各异的三大自然区(如下表)。回答下列各题。
|
东部季风区 |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
青藏高寒区 |
地形和地势 |
平原丘陵/海拔较低 |
高原山地 |
高原 |
气候 |
季风气候 |
大陆性 气候 |
高寒气候 |
水文特征 |
外流河 |
内流河 |
多冰川 |
植被和土壤 |
温带森林/黑土、褐土、红壤 |
草原发育下的土壤 |
冻土 |
区域内部差异形 成的主导因素 |
① |
② |
海拔高度 |
表中空格①、②应该填写的内容分别是
A.地形、热量 | B.热量、水分 |
C.水分、热量 | D.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
我国东部季风区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 |
B.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 |
C.热带气旋的形成 |
D.冬夏季节的海陆热力性质差异3. |
相对于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优势是
①降水丰富 ②热量充足 ③光照充足 ④气温日较差大 ⑤土壤肥沃 ⑥灌溉水源充足
A.①③④ | B.②③④ |
C.③④⑥ | D.③④ |
下图表示某些自然地理现象的循环过程。读图完成下列各题。若此图表示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ab位于近地面,则()
A.a处因气温低导致空气收缩下沉 |
B.b处纬度为30° |
C.③处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极地东风 |
D.a处副热带高气压带 |
若此图表示亚洲东部冬季季风环流,则()
A.a处是海洋,b处是陆地 |
B.a处天气以晴朗为主 |
C.③气流代表东北季风 |
D.③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
如果此图表示的是“山谷风示意图“,那么上升气流②表示的可能是()
①白天的谷地②白天的山坡③夜晚的谷地④夜晚的山坡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下图为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各题。与全球气候变暖关系最密切的是()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②④ |
此图可以说明
A.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碳循环关系不明显 |
B.地理环境中的碳循环往往跨越圈层界限 |
C.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独立而存在的 |
D.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和能量处在不断的循环之中 |
外力作用是削高填低,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的主要动力的结果,但其形态的变化往往促使我们做更具体的分析。据此回答下列各题。下列选项与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 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
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 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 |
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的形态是哪种外力作用的结果()
A.风化作用 | B.侵蚀作用 |
C.沉积作用 | D.搬运作用 |
下列地质地貌示意图中,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A.a和d | B.a和b |
C.c和d | D.b和d |
下图为“某沿海地带沉积岩(物)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图示时期该海域面积与古地质时期相比,应该是()
A.增大 | B.缩小 |
C.无变化 | D.无法判断 |
岩层的古老程度为()
A.a层最老 | B.b层最老 |
C.c层最老 | D.一样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