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3年中国的城镇化率达53.73%。但城镇化的推进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面临着很多深层次的矛盾:在城乡二元体制下,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自由迁徙的户籍、社会保障等制度障碍仍未彻底破除,生产要素在城乡间自由双向流动的机制急需健全,城镇化过程中还要处理好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的破解都必须依靠进一步的改革攻坚。
材料二:2014年7月30日国务院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要求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安徽省委在推动户籍制度改革中省委成员深入农村实际调研,听取群众意见,针对农民反映强烈的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措施。尊重城乡居民自主定居意愿,坚决防止把农民“拉进城”“被落户”。建立对农民村委会成员的培训跟踪指导,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模范带头作用。
(1)结合材料一,请运用政府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破解我国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共安徽省委是如何推动户籍制度改革的。

科目 政治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老子曾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它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一心渴望伟大、追求伟大,伟大却了无踪影;甘于平淡,认真做好每个细节,伟大却不期而至。这也就是细节的魅力。
运用《生活与哲学》相关知识,对“细节决定成败”这个观点进行评析。

2009年,在世界经济低迷的背景下,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第一次超过了50%,被国际友人赞为“全球经济迷雾的灯塔”。继“保增长”之后,200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稳增长”的目标,强调2010年重点要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上下功夫。当金融危机爆发,国内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的时候,温家宝鼓励国人“信心比黄金和货币更重要”;当中国经济出现积极变化的时候,他激励国人“希望像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当中国经济已经取得了明显成效的时候,他告诫国人“胜非为难,持之为难”。
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谈谈你对温家宝引用的三句名言的认识。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系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关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要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要求,准确把握当今时代文化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奋力开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根据材料,结合《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我国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要广泛开展民族精神教育,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人民把爱国热情化作振兴中华的实际行动,以热爱祖国和贡献自己全部力量建设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损害祖国利益和尊严为最大耻辱,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
(1)当前我国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你认为当前应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透过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可以领略中华文化的独特韵味。
材料一“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中秋”,深厚地蕴涵了“团圆”、“和谐”的东方人伦精神。为此文化部已将中秋节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准备向联合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二 扫墓、踏青、折柳、沐浴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中秋”申遗的原因。(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清明文化创新的途径。(6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