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四组句子中,“而”字表示句间意义都是转折关系的一项是( )
A.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又前而为歌曰 |
B.夜缒而出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
C.若亡郑而有利于君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
D.因人之力而敝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
下面所列的“诗眼”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B.《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
C.《琵琶行》: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
从词的流派上看,下列词句与其它不同类的一项是()
A.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
B.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
C.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
D.最喜小儿无懒,溪头卧剥莲蓬。 |
下列关于古代诗词的判断,有错的一项是()
A.旧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大类,唐代以前的诗统称为古体诗,唐代以后的诗称为近体诗或个体诗。 |
B.杜甫、白居易等人,继承“乐府”诗的现实主义精神,运用“乐府”体制,自立新题,创作的诗称为“新乐府”,如“三吏”、“三别”等。 |
C.近体诗根据每首诗句的多少,分为“律诗”、“绝句”和“排律”。律诗限定为八句,绝句诗限定为四句,按字数分,律诗又分为“七律”和“五律”,绝句也分为“七绝”和“五绝”。 |
D.词是盛行于宋代的诗体,又叫“长短句”。词牌是词的曲调名,如“永遇乐”等;题目要依据词的内容而定,如《赤壁怀古》等。 |
下面四种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体诗中,有一种诗叫作“乐府”。“乐府”本是汉代创设的一种专管音乐的机关,那些配乐歌唱的歌辞,就统称为“乐府诗”,故简称为“乐府”。后来,由于词作也是按谱填写且可以清唱,所以词的别号也叫“乐府”,如《东坡乐府》。 |
B.“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白居易的著名观点;而“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一诗则是诗圣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一,其中的“王扬卢骆”是指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全诗旨在一反众议,肯定四杰的文学成就。 |
C.陆游和辛弃疾两位爱国诗人同是生活在中原沦陷、宋室偏安的年代,他们的诗句都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悲愤感情,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就是很好的例子。 |
D.“念奴娇”、“沁园春”、“水调歌头”、“天净沙”、“浣溪纱”都是词牌名。 |
选出对加点词依次解释正确的一项()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 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 六言,命曰《琵琶行》。
A.升官长诗字乐曲,歌唱的遍数 |
B.贬官七言诗字古诗的一种 |
C.升官长诗句古诗的一种 |
D.贬官词句乐曲,歌曲的遍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