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认为:“君权只不过是全体意志的执行,永远不能转让,而君主只不过是一个集体的人,他除了他自己之外,谁也代替不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卢梭并不否定“君权”的存在 ②“君权”来源于人民的“契约” ③君主只是社会的一员,不能享受任何特权 ④卢梭倡导天赋君权
|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莲鹤方壶(见下图)被专家们誉为“青铜时代的绝唱”,它最为精彩的乃是莲瓣中央一只立鹤,表现出清新自由、轻松活泼的感觉。郭沫若先生称道“此鹤突破上古时代之鸿蒙,正踌踌满志,睥视一切,践踏传统于其脚下”。这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
| A.思想的解放,已经萌发了自由民主的意识 |
| B.社会变革对青铜铸造艺术产生影响 |
| C.是我国冶炼业发展的鼎盛时期 |
| D.青铜铸造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变革 |
明清时期,松江地区形成“棉七稻二”甚至“棉九稻一”的农业经营新格局,这种格局的出现说明①农业生产商品化程度提高②资本主义萌芽在棉纺织业领域首先出现③松江地区成为产棉的重要地区 ④农村专业生产区逐渐形成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④ |
《新全球史》言及古代中国某制度时说:“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
| A.改变了封建地主地所有制 | B.损害了自耕农的利益 |
| C.杜绝了土地兼并现象 | 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
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果木及染料作物栽培,蚕桑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此外,酒、醋、酱、饴糖等的酿造加工,纺织、农具和兵器修造也被列入日常生产安排之中。这段材料表明
| A.农民受到沉重剥削 | B.田庄商品经济发达 |
| C.手工业者劳动繁重 | D.田庄经济自给自足 |
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公元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主要是指
| A.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
| C.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