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政新篇》是洪仁玕于1859年向洪秀全提出的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的新方案,是太平天国后期的重要文献。该文献的内容表明( )
| |
内容 |
|||
| 经济 |
发展交通和近代工矿生产 |
国家办理邮政;兴修水利 |
奖励技术发明 |
开办银行和保险事业 |
| 政治 |
加强中央领导权; |
严禁贪污;各省设置新闻官 |
重视群众意见 |
建立税收机关 |
| 社会 |
开设医院;办理教育 |
兴办育婴堂和鳏寡孤独院 |
严禁饮酒和吸食鸦片 |
严禁溺婴及买卖人口 |
A.文献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B.文献适应了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的需要
C.当时的农民阶级要求推翻清朝封建帝制
D.农民领袖接受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主张
1926年,在分别与原配离婚后,徐志摩和陆小曼举行了婚礼。婚礼上,梁启超宣讲了证婚词(如下图),该现象主要反映了当时中国()
| A.传统文明受到冲击 |
| B.中西合壁、土洋并存 |
|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 D.婚姻自由观念蔚然成风 |
1942年,深受传统自由主义经济影响的章乃器不断批评国民政府:“不要盲目的借用凯恩斯理论,凯氏理论是死板和机械的,用在产业落后的中国更加是时地不宜。”章乃器提出此批评的背景不包括()
| A.自由主义经济模式的衰落 |
| B.凯恩斯主义理论被各国普遍采用 |
| C.国统区国营资本的不断膨胀 |
| D.中国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
盛宣怀,洋务派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商父”。李鸿章曾形容其为“一手官印,一手算盘,亦官亦商,左右逢源”。然而,有学者却认为盛宣怀这类天才型官商的出现是中国商业进步的一个悲剧。对他这样说的原因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洋务运动只学西方“器物”,必然会失败 |
| B.其倡导的官督商办的模式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 C.官商逻辑使洋务企业过度依赖垄断权力,难以适应时代发展潮流 |
| D.中国处于“两个半”社会,洋务企业与必然会受外国资本主义控制 |
据《瀛壖杂志》记载:“沪地百货闻集,中外贸易,惟凭通事一言,半皆粤人为之,顷刻之间,千金赤手可致。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利最溥。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销)亦不细。”对此分析最准确的是()
| A.西方经济侵略刺激民族工业产生 |
| B.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
| C.自然经济对列强经济侵略的抵抗力有限 |
| D.经济结构变化导致了新的社会阶层的产生 |
据记载,明清时期宜昌府,商贾“土著者什之六七,即士农亦必兼营。上而川滇,下而湘鄂吴越,皆有往者。”而贫民“或为人负土货出境,往来施南(湖北省西南部),以佣值资其生”。据此可知,当时()
| A.区域间的商业联系加强 |
| B.劳动就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
| C.资本主义萌芽已在湖北地区出现 |
| D.劳工输出是解决人地矛盾的主要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