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时期外交家郭嵩焘感到夏、商、周三代圣人之治也有一些欠缺:“圣人治民以德”,但“一身之圣德不能常也”,而“西洋治民之法”,“推其法以绳之诸国”,法不以一君异而变,法是相对永恒的,可以“推衍无穷”这表明他
A.向往美国式的议会制民主政治 |
B.主张彻底摒弃传统的“德治”思想 |
C.主张以德治国辅之以法 |
D.对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有所突破 |
“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反映的是
A.虎门销烟 | B.天平天国运动 | C.义和团运动 | D.辛亥革命 |
苏格拉底认为雅典“用豆子抓阉的办法来选举国家领导人是将社会的命运委之于缺乏真知灼见的人们手中。。。。。。”,上述材料反映了苏格拉底
A.看到雅典民主制度的弊端 |
B.主张实行代议制 |
C.对民主制度失去信心 |
D.主张恢复君主制 |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推荐,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的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的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
B.唐代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
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
B.“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
C.中美两国的正式建交 |
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
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呈现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其中“三足”不包括
A.西欧 | B.美国 | C.日本 | D.俄罗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