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博到微信
①微博,顾名思义就是微小的博客,发的文章每篇不得超过140字,通常来表达心情,记录生活中的点滴;微信,是腾讯开发的一款用于手机端的应用软件,可以联系到你的手机联系人和QQ好友,发送语音图片,找到附近的陌生人等。
②就传播形态而言,微博更像是“大众化”的“媒体”,而微信更像是私人化的沟通工具。目前,腾讯微博用户超过5亿,新浪微博用户超过4亿,微信用户数是3亿,且正在快速增长,微信用户数量赶上微博的用户数量似乎是迟早的事。两者用户总数差别不大,但从受众面来看,微博的大众传播性质比微信更明显。微博的受众(粉丝)数量庞大,以新浪微博为例,“微博女王”姚晨的粉丝数量,截止本文写作时高达38267622。动辄百万千万的受众数量,足以使微博的传播能力与传统大众媒体相抗衡。而微信目前还不具备大众传播的特点,微信的用户是基于手机通讯录、QQ通讯录等相对狭窄的好友圈形成的,尽管微信也可以通过“摇一摇”和“附近的人”等功能采取“偶遇”的方式添加好友,但目前与微博相比,微信的受众面十分“狭窄”,粉丝数量也非常“可怜”。
③从用户的体验看,微博用户更多把微博当做微型博客、个人门户。一些政府部门和公共机构甚至将微博当成是“永不闭幕的新闻发布会”,公开发布信息。而微信用户大多将微信当做免费的语音电话来使用,只不过这种语音是略有延迟的。另外,因为用户圈比微博更加熟悉、单纯和牢固,微信的内容比微博的更加私密和生活化,较少探讨宏观的政治经济、国计民生等“大”问题,其传播定位在娱乐、个人展示等小众层面。
④因此,目前微信无法取代微博。但将来两者是否会融合,微博是否会像开心网等曾一度火热的媒体或娱乐工具一样被冷落,尚难以定论。第②节中划线句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第②节中“截止本文写作时”这几个加点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槭树下的家
席慕容
⑴我先是被鸟的鸣声吵醒的。
⑵是个夏日的清晨,大概有几十只小鸟在我窗外的槭树上集合了,除了麻雀的吱喳声之外,还有那种小绿鸟的嘤嘤声。我认得那种声音,年年都会有一两对小绿鸟来我的树上筑巢,在那一段时间里。我每天都能听到它们那种特别细又特别娇的鸣声,听了就让我想微笑、想再听。
⑶屋子里面还留有昨夜的阴暗和幽凉。窗帘很厚,光线不容易透进来,可是,我知道,窗户外面一定有很好的太阳,因为,从鸟的鸣声里,可以听得出它们的雀跃和欢喜。
⑷而且,孩子们也开始唱歌了,就在我的窗下。仔细分辨,唱歌的人有的是坐在矮墙上,有的是爬在树上。他们一面唱一面嘻笑,那种只有孩子们才能发出的细嫩的歌声,还有不时因为一种极单纯的快乐才能引起的咕咕格格的笑声,让睡在床上的我听了也不禁微笑起来。
⑸原来,早起的孩子和早起的小鸟一样,是快乐得非要唱起歌来才行的啊!
⑹在这些声音里,我也听出了我孩子的声音,对一个母亲来说,自己孩子的声音总是特别突出、特别悦耳的。一早起来不知道有些什么事情让他们觉得那么好笑的,那样清脆和圆润的笑声,真有点像荷叶上的露珠,风吹过来时就滑来滑去,圆滚滚的、晶亮亮的,一直不肯安静下来。
⑺然后,忽然间传来一声低沉的喝止:
⑻“小声一点,你妈妈还在睡觉。”
⑼那是一种低沉而宽厚的男中音,是比我起得早的丈夫出去干涉了。其实,这个时候我已经完全醒了,可是我愿意假装安静地躺在床上,享受着他给我的关怀。
⑽在阴暗和幽凉的室内,在我们干净而舒爽的大床上,我一个人伸展着四肢,静静地微笑着。把脸贴近他的枕头,呼吸着我最熟悉的气息,枕头套的布料细而光滑,触到我的脸颊上有一种很舒服的凉意。这是我的家,我的亲人,我热烈地爱着的生命和生活。我虽然知道在这世间没有持久不变的事物,虽然明白时光正在一分一秒地逐渐流失,可是,能够在这一刻,能够在这个夏天的早上清楚地感觉到自己的幸福,一种几乎可以听到、看到和触摸到的幸福,我恐怕是真要感谢窗外那十几棵的槭树了。
⑾在房子刚盖好的时候就种下的这些槭树,长得可真是快,七八年前只有手臂样粗细的幼树,现在却个个都是庞然巨物了,跟着四季的变化,把我们这栋原来非常普通的平房也带得漂亮起来。它们实在很漂亮也很尽责,春天时长出好多软软的叶子,绿得逼人,一簇簇的小花开得满树,在月亮底下每一小朵,每一小簇好像都会发亮。夏天时给我们整片的浓荫,风吹过来,说要多凉就有多凉。秋来时可以变得很黄很红,几乎所有路过的人都会忍不住摘下一两片。到冬天的时候,满树的叶子都落了,屋子里就会变得出奇的明亮,而那些小绿鸟留下的窝巢就会很醒目地在枝桠之间出现了。孩子们爬上树去拿了下来,当作宝贝一样地献给我,小小的鸟窝编织得又圆又温暖,拿在手上虽然没有一点重量,却能给人一份很扎实的快乐。
⑿对我来说,我的这一个槭树下的家,和它的小小窝巢也没有什么不一样啊!
⒀这个槭树下的家,就该是我多年来所渴望着的那一个了吧。不过是一栋普普通通的平房,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家庭,不过种了一些常见的花草树木。春去秋来,岁月不断地重复着同样的变化,而在这些极有规律的变化之中,树越长越高,我的孩子越长越大,我才发现,原来平凡的人生里竟然有着极丰盈的美,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的心中因而常常充满了感动与感谢。“我”在夏日的清晨听到了哪几种声音?这些声音各有什么特点?
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
一年四季,槭树各有什么特点?请分别概括。作者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来描写槭树?
作者“在一个夏日的清晨感觉到了自己的幸福”,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说作者的幸福观。
页岩气——未来能源世界的“主导者”
⑴随着世界各国对于煤、石油、天然气资源的需求不断攀升,能源供给压力日益增大。作为常规能源的重要补充,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⑵页岩气,多赋存于富有机质泥页岩及其夹层中,以吸附和游离状态为主要存在方式,成分以甲烷为主,是一种非常规天然气,大部分产气页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且普遍含气,这使得页岩气开发具有开采寿命长和生产周期长的优点。
⑶我国富有机质页岩分布广泛,南方地区、华北地区和新疆塔里木盆地等发育海相页岩,华北地区、准噶尔盆地、吐哈盆地、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和松辽盆地等广泛发育陆相页岩,具备页岩气成藏条件,资源潜力较大。根据中国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12年国外石油科技发展报告》显示,全球总的页岩气技术可采资源量为187万亿立方米,其中中国为36.08亿立方米,约占总量的20%,排名世界第一。
⑷虽然我国页岩气开发起步晚,但国家高度重视,国土资源部将其作为新矿种进行管理,国家先后于2012、2013年发布了《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页岩气开发利用补贴政策》及《页岩气产业政策》,从国家政策层面对这一新能源勘探、开发、利用加以支持。
⑸目前,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较低,仅为4%左右,较世界平均水平低了近20个百分点。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上升到8%–12%。页岩气这种新能源,可以成为弥补我国常规天然气供给不足的有力补充。
⑹国内相关企业、科研院校已经成立了专门机构,研究页岩气生成机理、富集规律、储集和保存条件,探索页岩气水平井钻完井和多段压裂技术,并与壳牌等多家外国公司开展合作开发与联合研究。
⑺作为一种新兴的非常规能源,页岩气资源的开发需要大量技术、资金和人员投入。而我国页岩气资源的开发刚刚起步,经验匮乏,技术不成熟,这些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国内页岩气产业的发展。我国页岩气资源的规模开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文中的划线句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他们的作用是什么?
第三段最后一句中的加点字“约”能否删去?为什么?
地气
苏沧桑
①晚饭后,光脚走在客厅里,觉得很“隔”——脚下每一寸地面,木头不是原来的木头,石头不是原来的石头。“出去?”我蹲下身,故意张大嘴,用嘴型不出声地问我的吉娃娃。如我所料,它愣了半秒,触电般弹起来,疯狂转圈,奔向大门,举起前爪拼命扒拉门缝。
②出了家门,还不是“出去”。先是电梯,再是一楼大厅,下台阶,终于,到了“外面”。此刻,我脚下踩的,还不是土地,所有的路,都铺着地砖、鹅卵石,或草坪,如化了浓妆的脸,看不到一丝丝原来的皮肤。小区花园是一个高仿真的湿地,可是溪水泄露了人工的秘密——面色凝重、心事重重的样子。无意间,我趴在木椅上歪着头看,发现,从上面看很清的水,从侧面看漂着一层油光。
③人不知道的危险,狗知道。溪流上一段长长的曲桥,棕色的原木,古朴的风格,很美。但吉娃娃每次到这儿,总是死活不肯走。我估计,它异常灵敏的耳朵一定听到了曲桥的隐隐震动,它的鼻子闻到了油漆和防水防腐不明物质。它一定想,这桥不真,不牢,有毒,危险。我拉它,哄它,它才逃也似地缩着腰一路狂跑,跃到岸上。终于到了花园中心。娃娃停下来,望着我,它知道,我的目的地到了——一小块真正的泥土地,让我光着脚,站一站。
④一丝凉意钻进脚心,瞬间蔓延到每根经络,慢慢输送到每个毛孔,一种因为粗糙而温暖、因为温暖而馨香的感觉,真真实实从脚到头,如醍醐灌顶!儿时学自行车摔到农田里,那沁人心脾的泥腥味;翘檐的老屋;后山的小溪、映山红和一座座老坟;外塘姨婆家海泥鳅的无比鲜美,沙子炒蚕豆让人心碎的香,刚出锅的小葱炒土豆,鸡鸭狗打架;黑白照片里母亲的纯美;上学路边一丛比太阳还艳的野菊花;毛竹搭的戏台;母亲亲手做的嫁衣;异乡街头飘来的家乡海鲜汤年糕的味道;泛黄的手写书稿;黑板上熠熠生辉的词语——淳朴、诚信、正直、坦荡、理想、快乐……我站在原地,闭着眼,一动不动,任脑海里万水千山。被所谓的知性、成熟,以及麻木、习惯所覆盖的最本真、最简单、最美好的一切,在这一刻,全部由这一缕地气来唤醒。
⑤假如四周无人,我会在草地上躺下。眼前只有天,看一颗星在渐渐发暗的空中慢慢亮起来,心也跟着悠远广阔起来。有时和小女一起出来,我让她也躺下,化解一下那些白天没有解开的结:孩子累学业,大人累所谓事业,这就是“文明”的代价。最后,总是娃娃抻着狗绳,拉我离开我的目的地,去往它的目的地。它的目的地比我的简单,是不停留,是奔跑,是外面的任何地方。它是一条走丢了被我们捡来的狗,它一定也有过千山万水,曾为“外面”付出找不回家的沉痛代价,但它依然喜欢“外面”。
⑥这时候,一些窗户里传出新闻联播的音乐了。我开始惦记没看完的书,没改完的文章……脑子里都是没办完的事,没理清的纠结。如果天热或天冷,会开始惦记被空调处理过的空气,被冰箱处理过的饮料,被纯净过的纯净水——我矫情地追寻着那些“简单的远去”,骨子里却离不开眼前“复杂的文明”。夜里,躺在十一楼的床上,听见池塘里蛙声轰鸣,城市里的青蛙居然也能叫得如此肆无忌惮、沸反盈天?我把窗留条缝,让蛙声进来,让自己在错觉里进入梦乡:我是最初的人类,我和大地一起呼吸,一起睡,一起醒。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有何表达作用?
它异常灵敏的耳朵一定听到了曲桥的隐隐震动,它的鼻子闻到了油漆和防水防腐不明物质。它一定想,这桥不真,不牢,有毒,危险。结合上下文,说说吉娃娃的目的地为什么比“我”的目的地简单。
本文长短句结合,以短句为主,很有特点。请以第④段画线句为例,说说这样的语言表达有什么好处。(3分)
联系全文,说说第⑥段画线句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①据推算, 10万吨雪换算成等量制冰所需能耗, 相当于 1. 2万吨石油。如果用来进行存雪制冷, 节约的燃油为数十分可观。入冬后, 人们把降雪积存起来, 集中保管在专用的雪库里。来年夏天, 把它循环往复地送入各户以达到制冷的目的。据报道, 某市最近出现了一座以存雪为制冷剂的 6层空调住宅楼, 这目前尚属世界首例。虽然一个夏天的用雪量为数不小, 但该市每年的降雪量很大, 一个冬天郊外地面积雪可厚达 2米。一间雪库可积存 100 吨, 足以满足夏天需要。
②雪还可以用于空气净化。雪的晶粒结构非常复杂, 即使攥成雪团, 内部的微孔仍可保持足够的空间, 含有甲醛等有害物质的空气从中经过, 它们就会被吸附在上面, 把空气流量调整至适当程度, 可滤除90% 以上的甲醛等有害成分。
③雪水,是一种超软水,对人体有着奇妙的保健作用。对治疗红眼病、皮肤烫伤、冻伤都有效果, 尤其对于轻患者, 只需每三四个小时涂洗一次, 可不用其他药物, 45天就能痊愈。研究表明, 雪水中所含酶化合物比普通水多, 所以当今医学界普遍认为, 每天饮 12杯雪水, 可使血中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 能防治动脉硬化症。
④实验表明, 户外 4米高的雪堆, 盖上 30 厘米厚的木屑、树叶等,到8 月份仍可保持2. 5 米高度。同样方法, 如果将雪堆改为半地下方式, 按照高25米、边长100米规模堆放, 可存雪20万立方米左右, 夏天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取用, 在空调或粮库恒温系统中发挥作用。来自大自然生态环境的雪,又能为保护生态做贡献。本文介绍了“雪”的哪些功能?请简要概括。
第②段除列数字外还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什么作用?
阅读丁卫红的《Hold住母亲的生命》。(14分)
①记不清这是母亲最近几年来第几次住院了,这次入院是在她刚出院不久又因病情危重重返病房的。病中的母亲时而昏睡,昏睡中常常喃喃自语,轻轻呼唤着“妈妈”;时而又不由自主地撕拉被单。尽管吊着“肺脑活剂”,输着氧气,可母亲仍然张着嘴大口喘气,脸色青紫。每每到下半夜常常有痰堵在喉咙咳不出来,这时会全身抽搐,嘴唇铁青,我们只好奔走呼叫,医生用吸痰机吸出痰来,母亲才又转危为安。如果这世上有阴阳两界,母亲不知在这边缘上挣扎过多少回了。
②前日上午,医生查房结束把我叫到他办公室,郑重地对我交代:“你妈妈病情已相当严重,你要有思想准备。”我深知“思想准备”意味着什么,顿时,眼泪夺眶而出。医生急忙安慰我说:“目前还有一种药,堪称‘原子弹’,这也是最后一招,不过能否有效,得看各人对此药的适应,不知你们是否用。如用,一是价格昂贵,二是需院方审批,三是对人体有副作用。”我和大姐忙说:“只要能有一线希望挽回,我们不惜一切代价。”于是,用上了抵御病魔的“原子弹”。六天后,母亲终于又醒过来,能和我们说话了。
③当我唏嘘地拥着病重中的母亲时,我才发现她对我多么重要!我是家里的老生子,生我那年母亲已三十七岁。母亲那时体质就不好,由于体力不支,抱我都很困难。后来听大人们讲,母亲总是把我放在胳肢窝里半抱半夹地走路。在我刚刚记事的时候,母亲的腰就是弯的,我问她这是为什么,母亲说是疼弯的。是的,是疼弯的,后来我懂事了,知道那是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再加上常年的劳累而导致的驼背。母亲常年有病,劳累和营养不良使她的体质越来越差,瘦骨嶙峋,每天还要佝偻着身体,忍着疼痛默默地做着农活和家务。皱纹悄悄地爬满她那日渐苍老的脸,记得我小的时候总是趴在母亲背上给她拔白发,直到有一天再也不能拔了,因为渐渐地白发的数量已经超过了黑发。
④正如有一篇文章写的那样:小的时候,遇到事情,总是说问问母亲该怎么办,那时候最崇拜的是母亲;大一点的时候,遇到事情会犹豫,不知母亲会不会解决这个问题,开始怀疑母亲的见识;再大一点到叛逆期的时候,遇到事情,不再想找母亲说了,因为觉得母亲已经out了;到老了,经常慨叹,要是母亲还在,就能问问她老人家该怎么做了,可惜已经不现实了……为了不给自己留下遗憾,我决定,在记下这些点点滴滴的同时,尽可能多地陪伴母亲走完生命的最后历程。
⑤作家苏童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道:“母亲动手术后的某天,我在去医院的路上顺便拐进邮局,买了一本刚出版的《收获》杂志,上面登载了后来给我带来好运的《妻妾成群》。现在,我常常想起这里面的因果关系,想想就不敢再想了,因为我害怕我的好运最终给母亲带来了厄运,当我在我的文学路上‘飞黄腾达’的时候,我母亲的生命却一天天黯淡下去——我无法确定这种因果关系,我害怕这种因果关系。”反之,如果说上帝能让我的厄运给我的母亲带来好运,我情愿忍受命运的折磨,hold住母亲的生命。(选自《盐城晚报》)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在唏嘘中回忆了哪些往事?(3分)
文题中的“Hold住”是什么意思?说说作者要“Hold住母亲的生命”的原因?
请联系语境,揣摩下列句中加点字所表达的感情。(2分)
当我唏嘘地拥着病重中的母亲时,我才发现她对我多么重要!请结合上下文赏析第①段中画线语句。(3分)
文中的母亲勤俭、倔强,最会吃亏、最懂坚强。人类有母爱,动物也有,甚至比起人类的母爱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的语文课文中也有这样一些母亲,她们或能干,或善良,或宽容,或乐观。
请从以下课文中任选两篇,结合相关情节分析母亲的性格特征。
《我的母亲》(邹韬奋)《母狼的智慧》(毕淑敏) 《父母的心》(川端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