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1915年12月14日《大公报》载:“总统(袁世凯)首出发言。谓做皇帝不仅牺牲个人,并且及于子孙……非图谋个人之福利也。今日即举国一致赞成君宪,余复何言。惟望诸君同心协力,共挽时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当时实行君主立宪是顺应民心做法 |
B.皇帝制度祸国殃民遭到所有人唾弃 |
C.总统顾及民生,不惜牺牲个人利益 |
D.一场复辟闹剧,逆历史潮流而行 |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B.大众传媒的变迁 |
C.思想领域的变化 | D.民主政治的发展 |
1945年,8年抗战取得最后胜利。但在大后方四川,却出现了“胜利爆竹一响,工厂陆续关门”的景象。永利公司经理李烛法无奈地称:“当年艰难辛苦而去,今日倾家荡产而回。”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官僚资本的重压 | B.外国资本的侵蚀 |
C.封建官府的排挤 | D.民族资本经营不善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我国20世纪历史发展的方向,成为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最直接的源动力。下列史实不能体现以上观点的是
A.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 |
B.为维新变法运动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 |
C.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
D.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因素,代表先进的生产力,其产生瓦解了自然经济 |
史书记载:1873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A.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 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
C.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 | 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 |
假设你是一位19世纪70年代投资企业的人,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最好投资于
A.重工业 | B.轻工业 | C.农业 | D.军事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