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题组:专题知识归纳:中西民主政治的发展演变
导语:国家政治体制的基本内容及其演变历程是历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
(l)依据材料一,说明“天下之变局”是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
材料二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目录(部分)
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7世纪英国君主制的变化历程,分析“光荣革命”的影响。
材料三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共和”与“民主”的趋同: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3)依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共和政体“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指出这一政体确立的意义。
材料四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
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一党制或工人阶级革命政党领导下的多党制”等等,“因为各国不同的政治条件和经济条件,都会有所差别。”
-------摘自《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第143
(4)根据材料四,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是如何在政治制度建设上“兼收众长,益以创新”的。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在借鉴苏联的基础上有何创新?
(5)总结归纳: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请谈谈你对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的认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英国内战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主权在实质上属于法兰西人民;所有公职人员都是受人民委任的人员,人民选举他们,也能罢免他们……为了不使财产的不平等挤掉权利的平等,宪法要求靠自己劳动生活的公民响应法律号召而在人民集会中担任公共职务时,对其所花费的时间应给予报酬。
——罗伯斯庇尔《论代议制政府》(1793年)
材料二 1795 年,热月党的宪法报告人布瓦西·当格拉斯说:“ 应该由优秀人物来统治。最优秀的人物就是最有教养和最关心维护法律的人。目前,除少数例外,这种人应该从下列人们中去发现,即他们拥有财产,热爱其财产所在的国家和保护其财产的法律以及维护其财产的安定环境……教养使他们能够明智而有判断力地去讨论决定国家命运的法律的利弊……有产者统治的国家是有社会秩序的,无财产者统治的国家则处于自然状态之中。”
——摘自(法)索布尔《法国革命史简编》
(1)罗伯斯庇尔的主张对法国大革命有何积极影响?根据材料二,指出热月党人的政治诉求。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一所体现的卢梭的主要思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中国和日本两国近代化进程比较表

类似事项
中国
日本
相差
年数
事项

事项

设立工场
建设铁路
改革文字运动
民众政治运动
近代学校制度
立宪预告
发型开禁
实施新历
改革货币制度
颁布宪法
安庆军械所
上海和吴淞之间
《一目了然初阶》
公车上书
《钦定学堂章程》
准备立宪上谕
自由理发
太阳历
实行法币
中华民国宪法
1864
1876
1892
1895
1902
1906
1911
1912
1935
1947
横须贺造船所
东京和横滨之间
《汉字御废止之仪》
建议设立民选议院
《学制》
设立国会诏书
自由散发
太阳历
新货币制度
大日本帝国宪法
1864
1872
1866
1874
1872
1881
1871
1873
1871
1889
0年
4年
26年
21年
30年
25年
40年
39年
64年
58年

(1)阅读上表,提取有关中日近代化异同的信息各一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日近代化不同的原因。

近代以来,国人开始逐渐认识西方民主政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该夷(美国)并无国主,止有头人,系部落中公举数人,拈阄轮充,四年一换”。
——1817年两广总督蒋攸鼯奏折
“(英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曰爵房,一曰乡绅房。……国有大事,王谕相,…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此制欧罗巴诸国皆从同。”
——1849年徐继畲《瀛寰志略》
材料二国人对宪政的理解首先从议会制度起步,而不识宪法,大概是因为议院为具象,较易认识,而宪政抽象,较难认识;更因为宪法较之议会对君权具有一种根本大法的约束,更强调“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据考,在1895年之前,还绝少有人提出宪法问题。1898年,康有为在上书光绪帝第五书中明确提出:“自由国事付国会议行”,“采择万国律例,定宪法公私之分。”
——摘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一反映出两国政治制度的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前后国人对宪法态度不同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概述近代以来国人对西方政治认识的演变趋势。

社会学是一门研究社会事实的学科,其研究对象包括了社会分层、社会阶级、社会流动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家族是传统中国社会的基层结构。
下图为东汉郑兴家族简况(据《后汉书》)
材料二“群”的基本含义是个体集合成众。“群众”一词在1919年以前,使用很少。1925年,“群众”的使用次数达到最高峰,常用作“工农群众”、“劳动群众”等。1937年,中国共产党创办了《群众》周刊。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兴家族现象”所反映的历史特征及其对东汉政治的影响。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二十世纪20、30年代促使“群众”一词日益流行的历史事件。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条鞭法的主要内容之一是“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将力役改为代役的银差……赋与役合一。
材料二17世纪初,杭州府钱塘县赋税51900.5丁;l826年,保宁府赋税15232.8丁。
材料三“工匠佣力自给,以无田而免差;富商大贾操赀无算,亦以无田而免差”,“视田如陷阱,是以富者缩资以趋末”。
——《明穆宗实录》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二,分析两则材料中“丁”的含义。
(2)依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的现象带来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