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孙中山曾说:“至于我们民国的约法(指《临时约法》),没有规定具体的民权。在南京订出来的民国约法里头,只有‘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的那一条,是兄弟所主张的,其余都不是兄弟的意思。”这说明《临时约法》

A.没能实现孙中山的革命理想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没能限制袁世凯复辟帝制 D.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容易
知识点: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48年,英国首先宣布建成了福利国家,随后,北欧、西欧、日本等国也纷纷建立起各自的社会福利制度。这一制度的建立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1)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 (2)国家财政支出扩大
(3)扩大了社会消费(4)提高了们的工作积极性

A.(1)(3) B.(1)(2)(3)(4) C.(1)(3)(4) D.(1)(2)(3)

戊戌变法时期有人作诗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裁作短衣裳,脚跟形势先融化,说道莲钩六寸长。”此诗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倡导婚姻自由 B.易服、废止缠足 C.全盘西化 D.反清革命

服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社会的变迁。例如:战国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北魏时期孝文帝“更姓易服”,唐女装“袒露”与宋女装“清雅”,民国时期“中山装”流行。从以上案例可以归纳出服饰变化趋向及特点。以下表述最恰当的是()

A.表明人们的等级观念日趋淡漠 B.受时代、观念、文化交流影响
C.反映不同阶层和职业贵贱有别 D.民族交流是服饰变化的根本原因

据1913年9月5日《大公报》记载:“近来法庭诉讼,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徒,此皆前所未有,而亦社会所不乐为者也。”说明当时()

A.妇女地位逐渐提高 B.家庭观念丧失殆尽
C.大众赞同离婚行为 D.婚姻方式彻底变化

某历史文献有如下记载:“失去辫子,人们一时难以适应这种变化,于是,时兴起戴帽子。……据说,当时名扬四海的盛锡福帽店日夜赶制帽子,仍然供不应求。”这种情景最早应该出现在()

A.太平天国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