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龙应台写道:“全球化跟国际化这样子排山倒海而来的时候,它对我们最大的挑战可能是,你到底找不找得到那一个铁轨跟铁轨衔接的地方。也就是西方跟东方,现代跟传统,旧的跟新的,衔接的那个点。然后找到那个点之后,大概就可以在席卷而来的那个全球化的大浪里头,找到自己真正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了。”这里,龙应台主张
| A.全球化要立足民族化 | B.全球化前提是区域化 |
| C.全球化要实现西方化 | D.全球化浪潮不可逆转 |
19世纪六十年代,方举赞投资200元,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七十年代,该厂有
了较大发展,八十年代因受外商排挤而日趋衰落,到九十年代终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发昌机器厂的兴衰说明了
| A.近代民族工业只在19世纪获得发展空间 | B.中外合资才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唯一途径 |
| C.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昙花一现 | D.帝国主义的侵略威胁民族工业的生存 |
史书记载:1872年侨商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采用蒸汽机和传动装置,雇女工数百人,“出丝精美,行销于欧美两洲,价值之高,倍于从前,遂获厚利。”以上材料说明继昌隆缫丝厂
| A.属于近代意义的民族工业 | B.产品主要面向国内市场 |
| C.实质是外国资本在华创办的企业 | D.没有跳出中国传统生产方式 |
(原创)下列是对我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评述,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
| B.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 |
| C.在多重因素的阻力下,发展不顺利 |
| D.其命运的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决定的 |
张謇说:“二十年来,所见诸企业之失败,盖不可以卒数,推原其故,则由创立之始,以至于业务进行,在皆伏有致败之衅,则无法律之导之故也。……无公司法,则无以集厚资,而巨业为之不举;无破产法,则无维信用,而私权于以重丧。”据此,他认为民族工业进程迟缓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必要的法律保障 | B.受中外反动势力双重压迫 |
| C.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 D.缺乏充足货币资本的支持 |
(原创)我国古代社会的对外贸易,多带有政治性色彩。造成这一特点的根本原因是
| A.统治者思想观念保守 | B.防御外来侵略,维护统治的需要 |
| C.封建经济的独立性 | D.交通不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