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魔鬼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对西方的反抗使中国的爱国者深感满足,并被冠以赞美之词。然而,当西方被看成是现代生活的源泉(天使般的西方)时,义和团那种毁坏西方电报电话设施、铁路和汽船的行为,则往往成为造成严重困境的缘由而遭到严厉的遣责。”上述材料体现的史观有
| A.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
| B.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
| C.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 |
| D.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
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
| A.昊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 |
| 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 |
| C.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 |
| D.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 |
戊戌变法运动的背景是()
①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②中国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③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
④资本主义国家基本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 A.①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下列图表提供的历史信息不准确的是()
欧洲列强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
| 英国 |
俄国 |
法国 |
德国 |
|
| 1880年 |
22.9 |
7.6 |
7.8 |
8.5 |
| 1913年 |
13.6 |
8.2 |
6.1 |
14.8 |
——根据《大国的兴衰》保罗·肯尼迪编制
欧洲列强在20世纪初所占殖民地面积对比(以英国为1)
| 英国 |
俄国 |
法国 |
德国 |
| 1 |
1/2 |
1/3 |
1/11 |
——根据《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编制
A .由于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态度不同,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出现了不平衡
B.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C.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加快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D.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是帝国主义战争的根源
南斯拉夫某城有一块石碑,碑文是:“1914年6月28日,加夫里诺·普林西普在这里用他的子弹,表达了我们人民对暴虐的反抗和对自由的向往。”当时“他的子弹”射向()
| A.德国皇帝威廉二世 | B.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 |
| C.法国国王路易十四 | D.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 |
一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加强 | B.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
| C.奥匈帝国皇储被刺 | D.两大对立军事集团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