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鹰翅草
方 辑
鹰翅草是乡下常见的一种草,乡下的孩子都称它为老鹞膀子。鹞是鹞鹰,比鹰小,翅膀黑,肚皮白,吃老鼠、兔子等,是极其凶猛的一种鸟。
鹰翅草开细小的状如纽扣的黄花,一株数朵,像星星,像眼睛,被造化之手撒落在春夏季节的道旁。
鹰翅草没有茎,只有对生的两片羽状叶子,老绿色,巴掌大,上面长满了白色的绒毛,贴着地皮铺开。微风吹过,状如展翅飞翔的鹞鹰,常常吓得小鸡们咯咯乱叫,因此得名鹰翅草。不知为什么,小动物们都不吃它。
烈日炎炎的夏日午后,土路两旁多数植物失去生机,鹰翅草却开着耀眼的黄花,灼灼动人。有些叶子不小心伸到了路上,被马、人脚无情地踩踏而过,痛苦地翻卷,然而丝毫没有被吓倒,依然是振翅欲飞的模样。
女孩是在极其沮丧的时候看见鹰翅草的。她沮丧的缘由:读初三的她,理化成绩实在不好,升学几乎没有指望。拿着老师塞给她的不及格的成绩单,她悄悄溜出校园。还是别念了!她叹息。读书 ,是乡下女孩心灵深处燃烧的火焰,此刻.火苗熄灭,眼前一片漆黑。
泪水浸湿了她的眼睛。此后,她只能像母亲那样生活。可是多么不甘心啊!她爱母亲,可是她不喜欢母亲的生活方式。母亲没读过书,内向的性格越发自卑,因自卑而自闭,很多时候没法跟人交流,凡事爱钻牛角尖,常常遭受暴躁粗鲁的父亲殴打。
女孩踽踽地走在寂静无人的土路上,被鹰翅草那小小的迷人的花朵吸引住了。也只有她被吸引住了,鹰翅草开出花来,虽然没有芳香,竟这般朴素美好,这般的坚忍顽强!它虽然渺小平凡,可是依然争取到属于自己的美丽时刻。
在这个毫无预兆的夏日的午后,她邂逅了小小的鹰翅草的美丽容颜,俯视到小小的鹰翅草在笑,独独对她一个人笑,眼睛还眨啊眨的,传达着关于自然的生命的讯息,而她恰好懂了。于是,她破涕为笑……
这一年九月,她复读了。成绩比她好的男孩子、女孩子都嘲笑她,可是她依然坚强地背起沉重的书包,一次次和鹰翅草相约在路上,这样神秘的时刻,她最开心。她和无人理睬的鹰翅草在心灵深处交流着思想,她告诉它她的理科成绩在飞跃:“奇怪,以前那些看似难解的谜题,答案都渐渐清晰,这预示着自己离理想越来越接近——当一名小学教师……”
然而冬来了,白雪皑皑,不见了鹰翅草的踪迹。女孩日日辛苦地走在同一条路上,开始怀疑和鹰翅草的擦肩而过是一种幻觉,继而担心她的朋友们会冻死。她不断地对着脚下的精灵祈祷,祈祷它们能平安度过寒冷时节,迎接春来的好消息。当她在雪花狂舞的周末,读到雪莱的诗句“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她仿佛听见鹰翅草在吃吃地笑。于是,她放心了,她开始拼命读书,填补心灵和知识的空白,好迎接属于她的春天。
终于,在第二个鹰翅草长满小路的夏季,她迎来了一纸成功抵达理想彼岸的通知书。她疯狂地跑到小路上,对着细密黄花哭了又笑。
多年之后,父母去世,在小城一隅,淡泊名利、躬耕不辍的她,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小村。可是她从来没有忘记让她的学生们在学习之余,热爱生活,热爱自然,不忽视任何一种卑微的植物,从而聆听大自然的声音。
那鹰翅草的微笑,至今荡漾在她的心底。
通读全文,说说鹰翅草具有怎样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本极其沮丧的女孩为什么破涕为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她迎来了一纸成功抵达理想彼岸的通知书”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的女孩是怎样的一个形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曾颖的《鞋匠和他的儿子》。(共20分)
①鞋匠是我们小区必不可少的人,他修的鞋既美观又舒适。
②鞋匠不仅修鞋修得好,而且心地很善良,很多孤残老人找他修鞋他都分文不取。他不是不需要那几元钱,而是不忍心收下。他的鞋摊因此成为物业管理公司特许在小区围墙内经营的唯一小摊。那些收破烂、卖盒饭、擦皮鞋的外地人对他的羡慕一点也不亚于我们对彩票大奖得主的羡慕,都说他运气好。
③然而,他的运气并不像人们所想像的那么好,他的妻子,那位和他自由恋爱一起私奔的乡下女子,在为他生下一个儿子之后很不情愿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她的离去,也带走了那个爱一面哼歌一面补鞋的鞋匠,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埋头干活的“机器”。很长一段时间,他甚至一整天也不抬头,因为他知道,无论哪个方向,都不会再出现那个挎饭篮的女人了。
④唯一能让他看到妻子身影的,只有他们的儿子了。这小家伙似乎有穷人的孩子懂事早的天分,每天都安静地睡在补鞋挑子里,只有在饿急的时候才像小猫一样轻哭两声。每当这个时候,鞋匠就会从怀里取出奶瓶,把带着体温的米糊放进那小鸟一样的口中。小区的婆婆们看到这副景象,纷纷回家,把孙子们不吃的奶粉和不用的衣物找出来给他。家中有婴儿的人,甚至还给他送来自家孩子消化不完的母乳。
⑤小家伙吃着百家奶一天天长大了。鞋匠并没有因此有所松懈,对儿子的关心反而更进一步。冬天水冷,他用嘴含温了才给儿子喝。每顿的冷饭,他都是先嚼暖了才喂给儿子。儿子是鞋匠唯一的欢乐。只有儿子咯咯笑的时候,人们才能看到鞋匠笑。他20多岁的脸居然比40岁的还沧桑。
⑥日子过得很快,转眼间儿子就5岁了。5岁的儿子很懂事,也很听话,能帮父亲递钉子、锤子,擦鞋上的灰尘,干起活来居然很老练,惹得过路的人们都跟鞋匠开玩笑说:“哟,你真有福气,都有接班人了。”
鞋匠听了这话,像被人点了穴一样,半天不动一下。之后,他就开始留心学校的事,每当有人来补鞋时,他都要向人家打听小孩上学的事。城里的人说:“我们有城市户口,娃儿读书都贵得吓人,你嘛……”
⑧5岁的娃娃即将面临的读书问题,使鞋匠像嗅到冬天气息的松鼠那样充满了紧迫感。但是,他为孩子找读书的机会显然比松鼠找松果难得多,鞋匠因此显得更加绝望,整天神不守舍。有一天,他还发生了差错,将刘大爷的鞋送给了张大妈,又将陈先生拿来上线的鞋钉上了铁掌。
⑨几天后,小区里传出一个消息,说鞋匠要将儿子送出去,什么要求也没有,只要对方是有文化的人家。大伙起初不相信,去问鞋匠,鞋匠点头说“是”,他无论如何也不想让儿子像自己这么活。
⑩有几对无儿女的中年夫妇来找他,他问过对方的职业之后,摇摇头,就不再说什么了。后来,有一个工程师来找他,他想了半天,把孩子使劲抱在怀中一会儿之后,就同意了。工程师给他5000元钱,他没要。
⑪鞋匠又开始埋头补鞋。儿子常穿件新衣服来摊边,照样递锤子、擦鞋子。每当这时,他总会挥手让他走。儿子不走,他就抬手吓他,但吓也吓不走。终于有一天,他发火了,抱起孩子,狠狠地打了一顿,这是这个苦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挨的第一顿打。
⑫从此,孩子再没敢在鞋匠面前出现,远远地躲在远处看他。工程师夫妇于心不忍,就对鞋匠说:“这事……还是算了吧。”鞋匠一听,就急了,又是摇头又是摆手,说“一定会有办法的”。
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意林<金故事>》)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鞋匠儿子的形象。(4分)
说说文中划线句子在全文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4分)
文中的鞋匠对儿子的态度和心理前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回答。(4分)
鞋匠说:“一定会有办法的。”请你发挥想像,替鞋匠想一个办法,用简洁的语言给本文续写一个结尾。(2分)
针对本文和下面链接文字中两位父亲的举动,说说你欣赏或不欣赏哪位父亲的做法,并通过比较陈述理由。(6分)
【链接】问了几次,那男的才哭着说:“本来是不应该这么随便说话的。……把那么个无知的孩子给人家,连我自己都觉得这当爹的太冷酷无情。您给的钱我们如数奉还,请把女儿还给我们吧。与其舍掉一个孩子,还不如爹妈儿女一家六口饿死在一起好。” (川端康成《父母的心》)

阅读《做一只生命的“候鸟”》 (10分)
①在大自然中,每当严酷的冬季来临,不在少数的动物像狗熊一样,吃饱喝足,长一身脂肪,便躲进洞穴,不声不响地睡上一个冬天。最困难的时期,它们就这么轻松地熬过去了。而候鸟,却要成群结队地远走高飞,到另一个更适宜生存的地方过冬。
②这是两种不同的生存智慧,前者立足忍耐,相信时间能改变一切;后者却勇于闯荡,以空间的变化来达到目的。反思一下我们人类这种所谓的“高级动物”,富余的是狗熊式的生存哲学,缺乏的恰恰正是那种万里迁徙、不畏艰难的候鸟精神。
③专门研究“穷人的哲学”的古古先生说:“如果一个人一生能坚守一个行业一个地方,相信也会有所成就,在某个领域成为德高望重之人。但是如果他不停地迁徙,或许会有更多的机会,人生会有更多的风景。很难说哪种方式更好,两种人会各有所获。但现代社会的开放性,使每个人都能面临更多机会,如果你没有去尝试过,你就不知道自己的潜能,不知道是否会有更好的前途。”
④常言道:树挪死,人挪活。对候鸟式生存的人来说,尽管付出了动荡不安的代价,但他们却因此获得了许多发展机遇,有了更多成功的希望。而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往往就是因为对动荡不安的生活方式怀有深深的恐惧,才错失了很多发展的机会。我们常常忘记自己也有一双“翅膀”,因而便老是在生活的“悬崖”面前惊恐万状,踌躇不前。
⑤候鸟们总在不停地飞行,飞行,所以它们生存得很好,过得很有意义。对人类而言,面对“悬崖”,我们何不有一点候鸟的精神,下决心对自己大喝一声“奋起”?或许生命由此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进入一片辽阔的天空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主要观点。(3分)
请说说文中第⑤段划线句子的含义。(2分)
巴尔扎克说:“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般短促,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利用。”你认为这句话作为本文的道理论据合适吗?请说说理由。再为本文补充一个恰当的事实论据。(5分)

阅读易树的《中国皮影戏》一文。(10分)
①皮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②中国皮影戏有着悠久的历史。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术士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武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
  ③表演皮影戏要先制作皮影。其制作过程是:先将羊皮、驴皮或其他兽皮的毛、血去净,经药物处理,使皮革变薄,呈半透明状,涂上桐油,然后把皮革镂刻成所需的人物形象。皮人的头、四肢、躯干等各自独立,而又用线连成一体,分别以连杠由演员操纵,令其活动。
  ④皮影戏表演时,由三五个艺人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和弦乐。表演民间神话、武打、古代故事时,人物可以腾云驾雾,做出各种高难动作。这是其他戏剧难以做到的,因此深受观众喜爱。皮影戏在宋代已极为盛行,到明代,北京一带的皮影戏班竟达到四五十家。
  ⑤皮影戏是一门结合了戏剧、音乐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的表演形式,它有着悠久历史,也是最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之一
  ⑥公元13世纪,当时的蒙古军营中也演皮影戏,后来皮影戏被随军带到波斯、土耳其等国。之后,又在东南亚各国流传开来。中国皮影戏18世纪中叶传到欧洲。1767年,法国传教士把它带回法国,并在巴黎、马赛演出,被称为“中国灯影”,曾轰动一时。后经法国人改造,成为“法兰西灯影”。中国皮影戏对丰富世界艺坛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文章在点明皮影戏的本质特征后,依次介绍了中国皮影戏的
——————广泛流传。阅读全文,请在上面方框中依次填写合适的内容。(3分)
第⑤段中加点的词“之一”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文章引用《汉书》记载的爱情故事,有哪些好处。(4分)

和谐诚为先
①时下,“不信”,似乎成了生活的主语:做好事,不信,认为是作秀;帮助人,不信,认为有企图;甚至有人遇险去解难也不信。媒体报道,广东肇庆一位70多岁阿婆跌倒后被人扶起,闻讯赶来的阿婆女婿却对其恶语相加:“周围的人都不扶,就你来扶?不是你撞的你会扶她?”多亏有监控录像证明。这个故事真让人感慨。
②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和谐社会。要和谐,诚为先。诚,不仅是和谐的润滑剂,而且是和谐的奠基石。可以说,离开诚谈和谐,无异于缘木求鱼。事情就是这么简单:人与人如果互不信,“话到嘴边留半句”;或者是互猜疑,“未肯全抛一片心”;或者是互防范,“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能和谐得了吗?
③和谐诚为先,就是把诚视为做人的根本。常言道:“不信不立,不诚不行。”对于诚,我们的中华文化早有定论:唐代的李翱,把“诚”视为“人之性”;北宋的周敦颐,把“诚”看做“人之本”;普通的老百姓,更是把天行四时、地育万物当做“诚之源”。可以说,自古诚行天下,而今诚比金贵。事实最具说服力。 
④和谐诚为先,就是为人处世要诚心诚意。诚者,“开心见诚,无所隐伏”之谓也。诚,只能是以心待之,诚恳、诚挚;以实处之,实心、实意。喜欢上镜、热衷造势,蓄了一尺水,却掀一丈浪,尽管所为之事是好事,所干之事是实事,也难免让人疑窦丛生。毕竟,真诚,用不着表白。其心,人能感;其意,人能知。
⑤和谐诚为先,就是诚字当头,行在其中。诚,不是外衣,穿穿就行;而是行为,只有行动才行。这种行动,不是比谁说得动人,而是比谁行得扎实。这种扎实,自不妄语始:即便有天大本事,也决不说天大话语。自做小事始:见有难,帮一把;见有哭,问一声。自放身段始:处高,向低走;有根,向群众。相信,只要这样做了,说不上能感天地,泣鬼神,倒是可以天天心舒畅,夜夜入梦乡。毕竟,诚字当头,于人有相长之益;行在其中,于己无自辱之患。
⑥和谐诚为先,既是一种道德追求,又是一种行动底线。是道德追求,就要宣传教育;是行动底线,就要法律约束。实践证明,一种好的行为形成,只靠教育、不靠法律是不成的。不能设想,人人都是雷锋。对信奉“不说假话办不成大事”的,对有诚信不良记录的,就要靠法律与纪律,不仅使之得不到便宜,而且让其处处碰壁。如此,才能让“诚果”累累,才可使和谐满园。
文因时而作,本文主要针对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社会现象,提出了    的中心论点。
“如此,才能让‘诚果’累累,才可使和谐满园。”句中的加点词“诚果”有何表达效果?
文中写道:“诚字当头,行在其中。”你将怎样把“诚”贯穿到行动中呢?请联系实际,仿照下面的画线句子,写两句话。
诚字当头,行在其中。……自做小事始:见有难,帮一把;见有哭,问一声;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生活实际,请在第③段中的加点句子“事实最具说服力”的后面续写一个事实论据,从反面来论证本段观点。

奇妙的唾液
唾液,俗称口水、口涎,它是口腔内各种腺体所分泌的黏稠状液体,是由遍布口腔黏膜深处的许多大大小小的唾液腺分泌出来的。大的唾液腺有三对: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小的有唇腺、舌腺、颊腺、腭腺等。唾液腺虽小,却是个很勤快的器官,一个成年人,一昼夜间可以分泌出唾液1000~1500毫升。我国古代养生学家称唾液为“玉泉”、“甘露”、“金浆”,唾液实际上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
唾液的用途很多,我们的口腔里假如没有了唾液的话,那么咽不下食物是不必说的,就是我们的嘴巴恐怕也张不开了。因为我们的舌头之所以能在口腔里“运转自如”,完全是因为有唾液在里面起“润滑油”的作用。而这种“润滑油”一旦失去的话,舌头就会和上腭或者下腭的表皮粘在一起,于是我们口腔内的一整套“机械”也就只好“束之高阁”了。
唾液可以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和异物,保持口腔的清洁。唾液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所以口腔里的伤口往往比其他地方好得快。拔牙或牙龈手术后很少发生感染,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唾液中的溶菌酶有杀菌的能力,可阻止口腔内细菌的大量繁殖。美国科学家发现,唾液中有一种特殊的化学物质——唾液生长因子,它能显著地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并可以止血,还能保持皮肤的弹性。
近年来,医学家们发现唾液对食物污染带来的致癌物具有消毒作用。日本生物化学专家研究发现,唾液中有很多免疫球蛋白,对食物中的异常蛋白质有极高的凝聚力,可增强人体的防卫功能。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对强烈致癌的黄曲霉素、苯并芘、亚硝胺有很好的解毒作用。也就是说,唾液相当于一种天然防癌剂,具有令致癌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功能。他们将发霉食物中的致癌物质黄曲霉素与唾液混合后,再作用于动物体细胞,结果原来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几乎全部消失。此后,又发现唾液具有灭活亚硝酸盐等多种致癌物质的作用。唾液的这种灭毒作用,在于它能够消除致癌物所产生的超氧自由基。目前认为,癌肿、动脉硬化、糖尿病、心脏病、衰老等的发生,均与超氧自由基有关。
古代中医说:“白玉齿边有玉泉(唾液),涓涓育我度长年”,意思是说,常咽唾液可以健康长寿。医学专家发现,唾液中确实含有一种能使人保持年轻的激素,这种激素是由三大唾液腺之一的腮腺分泌的,被称为“腮腺激素”。它之所以能使人年轻,是因为它能强化肌肉、血管、结缔组织、骨骼及软骨、牙齿的活力,尤其能增强血管的弹性和结缔组织的活力,只要腮腺激素充盈,血管和皮下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的作用就会加强,皮肤的弹性就能得到保持。唾液的特殊功能触发了化妆品制造商的灵感,他们开发出“唾液化妆品”——抗皱霜、洗面奶等。
联系全文,说说唾液的“奇妙”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1段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段“原来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几乎全部消失”中的加点词语“几乎”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第5段中引用古代中医的话“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长年”有什么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