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0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新党章中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分别是在党的哪次代表大会上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
(2)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是如何思考的?
(3)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哪些贡献?
(4)毛泽东和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有何内在联系?
(5)简述“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及“三个代表”分别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什么问题?

科目 历史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纪是美国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深入,美国本土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发明了如缝纫机、收割机等机械并改进了生产线。工厂制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取代传统手工作坊,尤其在东北部制造业带,标准化、规模化的机器生产成为主流。钢铁、煤炭和铁路等重工业依托中西部丰富的煤铁资源及政府支持的铁路建设浪潮,实现了资源密集型的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西进运动不仅拓展了广阔的国内市场,也为工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矿产和土地资源。来自欧洲和亚洲的移民潮为工厂提供了大量廉价劳动力,使雇佣劳动制日益普及,推动了劳动力市场的形成。全国范围内逐渐形成了东北部专注制造、中西部提供农产品、南部供应棉花的区域专业化分工格局,为美国崛起为世界工业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材料二:20世纪末以来,经济全球化深刻重塑了全球生产方式。信息技术的革命性发展促使生产过程分散化,形成了复杂的全球生产网络,产品设计、零部件制造和最终组装往往在不同国家完成。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等技术的应用正推动生产方式向智能化与自动化深度升级。与此同时,制造业与服务业加速融合,价值创造更多地向研发设计、品牌营销和售后服务等环节转移。这种变革对中美制造业产生了截然不同的影响:中国通过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成功融入全球价值链,成为“世界工厂”,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带动了本土技术进步,但也使中国制造业长期面临处于价值链低端、利润微薄的风险;美国制造业则加速向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攀升,强化了在研发与品牌领域的优势,通过进口廉价商品降低了成本,但产业外迁也导致了传统制造业的空心化和蓝领工人的失业,加剧了社会阶层矛盾。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美国生产方式的特点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在经济全球化中生产方式的变化及其对中美制造业产生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12年,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这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的诞生。1913年,梁启超表示:中国今日既为共和国体,则将来政府之组织,不能不以政党为政治原动力,故政党前途与国家前途,相依为命。“然今日我国政党,若惟以蹙灭他党为唯一能事,狠鸷(凶狠)卑劣之手段,无所不至……似此之政党,其福国耶?其祸国耶?”

——摘编自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二:1946年11月24日,民主同盟发表书面谈话:本年一月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的确为解决国是开辟了一个明确而且光明的方式。倘当权负责的政党,真能依据政协决定的程序及早实行了五项决议,我们绝对相信中国局面必早有了进步。不幸过去十个月中,许多次的团结、统一、和平的机会,都错过了。

——摘编自《愿保持超然地位 继续为调处努力》,《申报》1946年11月25日

材料三:1949年9月21日,张治中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会议上说:从代表的构成分子来看,包括了全国各革命阶级、各民主党派、各民主人士、各界代表、各少数民族,实在充分表现会议的民主精神,同时也象征着全国人民的空前团结。我们知道,这次会议经过几个月来慎重的周到的筹备,又经过各关系方面慎重的周到的研究磋商,一定可以获得圆满的结果,完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摘编自《张治中讲话》,《人民日报》1949年9月22日

(1)根据材料一、二、三,分析“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的原因。

(2)对于上述分析,你还可以搜集哪些方面的资料予以拓展并说明理由。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徐渭,字文长,浙江绍兴人,曾师从王阳明门徒季本,研习王阳明的学说。徐渭一生科场不顺,贫困潦倒,但诗文书画皆精。他的画广泛吸收宋、元以来诸家技法,但不受其束缚,处处表现出强烈的情感宣泄与个性追求,在晚明画坛独树一帜。他开创的大写意手法,对后世写意画影响很大。徐渭还是公认的南杂剧代表作家,创作的《四声猿》等代表了明代杂剧的最高水平。当时,北曲、南戏并存。他认为北曲多为“马上之音”“杀伐之声”;对南戏则赞誉颇多,认为尽管多为市井之声,却“句句都是本色语”。对于南戏中的昆山腔,他认为“听之最足荡人”。他的称扬有助于昆山腔在大江南北的传播。在明代后期兴起的市民文学艺术中,徐渭以强调“本色”和追求“自然”的鲜明特点而留名史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简述徐渭在文学艺术上能够取得成就的社会条件。

(2)概述徐渭在文学艺术史上的贡献。

[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美苏两国都建立了足够毁灭对方的核武器库。一些欧洲人认为谈论“大规模报复”已经失去意义,既然美国也无法逃脱核武器的毁灭,可能就不会再愿意保护他们。在此背景下,法国总统戴高乐公开主张要更多地承认国家利益,呼吁西欧在军事和防务上扮演更加独立的角色。戴高乐试图改组北约,为此建议在北约内部成立美英法组成的理事会,三国对北约事务拥有同等的决策权,但没有成功。法国先后收回对地中海舰队和空军的指挥权,退出美国主导下的北约一体化军事指挥体系。法国又着手建立独立的核打击力量,拒不参加限制核武器谈判的国际会议,将原子弹的研制置于国家“绝对优先地位”,先后成功试爆原子弹和氢弹。

——摘编自(法)皮埃尔·米盖尔《法国史》等

(1)概括20世纪50年代未至60年代法国对北约的诉求,并分析其原因。

(2)分析法国上述举措对冷战格局的影响。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实行农产品统购统销的流通体制。1981年底召开的全国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在农副产品的购销中实行合同制,通过合同将国家计划和农民生产协调起来。1983年开始,中央陆续制定调整农副产品购销的政策,逐步减少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品种和数量,并采取多渠道经营。1984年,农业丰收导致全国性的“卖粮难”,改革流通体制,势在必行。1985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规定,“从今年起,除个别品种外,国家不再向农民下达农产品统购派购任务,按照不同情况,分别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针对统购派购制度的改革文件,规定:粮食、棉花、油料、烤烟、蚕茧、糖料等大宗农副产品继续由国家定价,实行合同定购,农民完成合同定购任务后,可以自由购销。

——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等

(1)简析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原因,并概括其内容。

(2)简要评价20世纪80年代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