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世纪,欧洲、美国作家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他文艺作品。他们擅长运用比喻、拟人化等修辞手法宣传其主张。如“地球(或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自然发怒”等等,“他们谋求一种隐喻以把好的纯朴的自然状态与(假设的)邪恶的人为行动和科学工业世界的败落及世界观相对比。”(查尔斯•哈珀《环境与社会》)这些作品主要表达了( )
| A.对社会发展的理性认识 | B.对工业文明的担忧 |
| C.对自然风光的无限向往 | D.对科学发展的期盼 |
“大清大皇帝允于即日降谕各省督抚大吏,以凡有华民情甘出口,……无论单身,或愿携家眷,一并赴通商各口,下法国船只,毫无禁阻。”这里“降谕”的大清皇帝可能是()
| A.乾隆帝 | B.道光帝 | C.咸丰帝 | D.光绪帝 |
洋务派提出“欲自强,必须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的口号,这表明()
| A.洋务派十分重视军事工业 | B.洋务派已认识到必须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
| C.洋务派已明确强与富的辩证关系 | D.洋务派认为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同等重要 |
我国创建近代海军的舰船主要来自()
| A.向英德两国购买 | B.自行建造 |
| C.购买和自行建造 | D.购买和租借 |
有人认为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先天不足、后天畸形”,这里的“先天不足”实际表现为()
| A.投资者主要来源于官僚、地主和商人 | B.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 C.缺乏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 | D.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
1900年夏,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由“剿灭”改为“招抚”,是为了
| A.消除与义和团的矛盾 | B.承认义和团运动的正义性 |
| C.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 D.依靠义和团抗击帝国主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