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当时腐败的政治和不存在任何明确的生活准则的状况,苏格拉底深感担忧。他永无休止的和朋友谈话,发展起一套辩证科学。他坚持认为,一问一答的考查方式可以发现有关绝对真理、绝对善念或绝对美的观念,而这些观念与成为个人放纵不羁、公共道德败坏之借口的智者派的相对主义大不相同,将为个人行为提供永久性的指导。苏格拉底深为忧虑的原因是
A.希腊的政治腐败阻碍哲学的进步 |
B.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念导致价值标准混乱 |
C.人们不重视辩证法导致道德标准失控 |
D.希腊人不理解人生追求是真善美 |
某学者著有《宋代衣食住行研究》一书,下列表述出自该书的是()
A.“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布料” |
B.“主食开始出现玉米、甘薯” |
C.“城市官民杂处、商民混居,违章建筑侵占街道的现象严重” |
D.“在交通要冲,形成了一大批工商市镇” |
下面是唐代实行的均田制示意图,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均田制加剧了土地兼并 |
B.维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 |
C.实现了农民土地私有制 |
D.农民必须对国家承担义务 |
有学者为了证明中国的丝织技术最晚应该出现在新石器时代,找到的最有利证据应是()
A.在1958年考古发现的,距今5300年(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丝绸织品 |
B.《通鉴纲目外记》载,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 |
C.《诗经·国风·召南》载,“蚕妇发髻高高耸,日夜养蚕无闲空” |
D.传说黄帝打败了蚩尤,“蚕神”亲自将她吐的丝奉献出来以示敬意 |
下图是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示意图,推断“?”处最可能填写的是()
A.铁犁牛耕 | B.井田制 |
C.自然经济 | D.土地私有 |
《荀子·王制》:“一岁而再获之。”<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齐民要术》:“以时作泽,为上策也”。以上三则材料均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A.提高土地的利用率 | B.提高土地的生产率 |
C.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 D.精耕细作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