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是近代坚定的民主革命家,但他同时又说:“纯用革命手段不能完全解决经济问题。” “夫今日立国于世界之上,犹乎人处于社会之中,相资为用,互助以成者也。”在这里,孙中山主要强调的是
A.革命是解决民生问题的主要手段 |
B.民生问题解决要立足和谐互助 |
C.国内各民族要平等、团结、互助 |
D.以和平方式实现财富国有,国民共享 |
2009年1月山东乳山市高三期末)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史实,哪些是观点。
下列各项中,属于纯观点表述的是
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 | B.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
C.1945年,抗日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 D.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
110年前,主张变法维新的知识分子谭嗣同
奋笔疾书《有感》一诗——“世间万物抵春愁,合向苍昊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
泪,天涯何处是神州!”作者所哀伤的是
A.揭竿斩木的反抗风潮 | B.瓜分豆剖的民族危机 |
C.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 D.泛滥成灾的鸦片贸易 |
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
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能在近代历史上“庇护”在华的外国“流
氓”所依据的是
A.片面最惠国待遇 | B.领事裁判权 | C.协定关税权 | D.永久居住权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我国丧失的大片领土主要位于
A.东南沿海 | B.西南地区 | C.西北地区 | D.东北地区 |
1880年,薛福成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无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日,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日,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在他看来,对近代中国“贻害于无穷”的是
①开设工厂②协定关税③片面最惠国待遇④领事裁判权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