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 年,梁启超赴欧洲考察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哪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 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材料表明梁启超的态度是
A.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B.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 |
C.阻止西方科学在中国传播 |
D.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以人文主义的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下列说法能反映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是()
A.“赎罪券可以使人的原罪得到赦免” | B.“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
C.“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 D.“上帝的救赎使人得救” |
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指出:“主权是不可分割的,不可转让的,而且它在本质上就存在于共同体的全体成员之中。”“正如主权是不能转让的,同理主权也是不能代表的;主权在本质上是由公意构成的,而意志又是绝对不可以代表的”该思想家主张()
A.建立完善的代议制 | B.由人民直接行使主权 |
C.为防止独裁应分权制衡 | D.个人意志即主权 |
“民主与贵族的国家未必在其性质上就是自由的。政治自由唯有在温和政府中才可以看到。但是,就在温和政府中,也未必经常的可以看到政治自由:唯当权力不致滥用时,才会有之。”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卢梭 | B.伏尔泰 | C.孟德斯鸠 | D.康德 |
某启蒙思想家说:“人,实则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由于自身是个目的,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利用的工具。”该思想家应该是()
A.伏尔泰 | B.孟德斯鸠 | C.卢梭 | D.康德 |
有人说,中世纪的“教会原本是教徒与上帝的接线员,于是借助这个电信垄断地位大发横财”,但后来的人们已经拥有了“直拨上帝的‘热线’了”。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A.天主教会被打倒 | B.人们不再信仰上帝 |
C.上帝已经不再是人们膜拜的对象 | D.出现了因信称义的宗教主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