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 年,梁启超赴欧洲考察后写道:“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哪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欧 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材料表明梁启超的态度是
| A.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 B.质疑以科学为中心的西方文明 |
| C.阻止西方科学在中国传播 |
| D.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 |
周初实行分封制的根本目的是
|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
| C.排斥异族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 D.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
《荀子?儒效篇》中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这一制度应该是
| A.宗法制 | B.郡县制 |
| C.分封制 | D.郡国并行制 |
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最终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是在
| A.舜 | B.禹 | C.夏启 | D.商纣 |
“统治中国的是一个由学者组成的统治集团即文人学士集团,他们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敬佩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一制度,扼杀了创造力,培养了顺从性。”下列对材料理解最为准确的
一项是
| A.科举制度有利于维护统治,但束缚了人的思想 | B.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已不适应时代的需要 |
| C.察举制有利有弊 | D.九品中正制压制了人的创造力 |
钱穆曾说“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 A.唐朝设三省六部 | B.元朝设中书省 |
| C.明朝废除宰相制 | D.清朝设军机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