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词典》1978年第1版收录:“个体经济、集体经济、小农经济、小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商品经济”,至1996年第3版增加收录的有“市场经济、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2012年第6版增加收录的有“非公有制经济、三资企业、乡镇企业”。这主要反映了我国( )
| A.社会经济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
| B.私营经济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体 |
| C.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的历程 |
| D.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 |
到1832年,英国大约有16%的成年男子得到选举权,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席位。导致这一情况出现的根源是
| A.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 B.国王权力受限 |
| C.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 D.工业革命的发展 |
拿破仑颁布的《民法典》是以罗马法为蓝本的,《权利法案》、《1787年宪法》、法国的《人权宣言》都是以罗马法学说为理论基础的。上述材料表明罗马法
| A.是近现代西方法律很多原则和做法的源头 |
| B.维护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 |
| C.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律规范的汇编 |
| D.与近代资产阶级法律的本质是一样的 |
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该案例体现的罗马法原则是
| A.重视证据 | B.公平公正 |
| C.契约至上 | D.注重程序 |
有人这样评价辛亥革命的作用:“过去专制主义是正统,神圣不可侵犯……现在民主主义成了正统,同样取得了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侵犯了这种神圣……为人民所抛弃是没有疑问的。”这表明辛亥革命最大的历史功绩在于
| A.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 | B.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 C.迫使清帝退位 | D.建立了完善的民主制度 |
孙中山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对于欧美的新文化之反动”;“其勇锐之气,殊不可当,真是令人惊奇佩服。所以经过那次血战之后,外国人才知道,中国还有民族精神,这种民族是不可消灭的”。孙中山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是
| A.否定其排外主义 | B.赞扬其反侵略精神 |
| C.既有赞扬又有否定 | D.全面赞扬与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