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名著片段,完成后面各题。
洪教头恼恨林冲来,又想赢得这锭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做把火烧天势。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拨草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棒,又一棒下来。林冲看他步已乱,把棒从地下一挑,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挑里,林冲和身一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小腿骨上,洪教头撇了棒,扑地倒了。柴进大喜:“快将酒来把盏。”众人一齐大笑。
①、这个文段选自我国古典名著《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 。
②、从两人比武中,可以看出洪教头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③、根据选段的人物形象,续写下联。上联:(林教头)内敛果敢获胜,
下联:(洪教头)
名著阅读:
1、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阿长与<山海经>》都出自《朝花夕拾》,这是一部作者回忆童年、少年生活的回忆体散文。作品中有多篇文章表达了自己对那一段生活充满了怀念和感激之情。却在《》一文中对“老莱娱亲”、“郭巨埋儿”所宣扬的所谓孝道进行了深刻的讽刺和批判。
2、《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一篇名作,它讲述的是旧北京(填职业)祥子的辛酸故事。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以主人公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示了苏联建国前后一段广阔的社会历史画卷。
名著阅读:
⑴《汤姆•索亚历险记》写了汤姆的哪些故事?请简要概括两个你印象最深的故事情节。
⑵对汤姆,你最欣赏的是他的什么品质?说说你的理由。。
我国古典名著中有许多足智多谋的人物形象,请写出其中一位及相关故事名称。(示例中所给人物不可再用)
示例:(1)书名:《三国演义》(2) 人物:诸葛亮 3) 故事:草船借箭
书名:人物:故事: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孙犁的《白洋淀纪事》是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和散文的合集,《芦花荡》是他的“白洋淀纪事之二”。 |
B.《骆驼祥子》中主人公祥子在经历买车的三起三落之后,从原先的麻木潦倒、好占便宜、自暴自弃变得老实坚忍、自尊好强、吃苦耐劳。 |
C.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部分,其中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必不可少。 |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孩提时代被迫退学后,到餐馆当童工,经常被厨子头毒打,从此经历了生活的种种磨难。 |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题。
我走上了一条大道,大约走了一个小时才走到这一片田的尽头。田的四周有一道篱笆围着,高至少有一百二十英尺。树木就更高大了,我简直无法估算出它们到底有多高。从这块田到另一块田之间有一段台阶。台阶有四级,爬到最高一级之后还要跨过一块石头。我是无法爬上这台阶的,因为每一级都有六英尺高,而最上面的那块石头高度在二十英尺以上。我正竭力在篱笆间寻找一个缺口的时候,发现一个当地人正从隔壁的田里朝台阶走来。这人和我看到的在海水中追赶我们小船的那个巨人一样高大。他大约有普通教堂的尖塔那么高,我估计他的步子一步就有十来码。我惊恐万分,就跑到麦田中间躲了起来。我看到他站在台阶的顶端正回头看他右边的那块田,又听到他叫喊,声音比喇叭筒还要响好多倍,但由于那声音是从很高的空中发出的,起初我还以为是在打雷呢。他这一喊,就有七个和他一模一样的怪物手拿着镰刀向他走来,那镰刀大约是我们的长柄镰的六倍。这些人穿的不如第一个人好,像是他的佣人或者雇工,因为听他说了几句话之后,他们就来到了我所趴着的这块田收割麦子了。我可能地用我所有的方法来躲避他们,但是因为麦秆与麦秆间的距离有时还不到一英尺,我行动起来非常困难。因为麦秆全都缠结在一起,我没办法从中间爬过去,而落在地上的麦芒是又硬又尖,戳穿了我的衣服,直刺到肉里去。与此同时,我听到割麦子的人已经到了我后面不到一百码的地方了。
我筋疲力尽,悲伤绝望透顶,就躺倒在两道田垄间,一心想着就在这里死掉算了。想到我妻子要成为孤苦无依的寡妇,孩子要成为没有父亲的孤儿,我心里万分的难过。我又开始悔恨自己愚蠢、任性,全不听亲友的忠告,一心就想着要作这第二次航行。我心里这样激动不安,不由得又想起利立浦特来。那里的居民全都把我看作是世界上的庞然大物;在那里,我可以只手牵走一支皇家舰队,开创那里的奇迹,也将永远载入那个帝国的史册。虽说这一切后人难以相信,但有千百万人可以作证。可我在这个民族之间就显得微不足道了,就像一个利立浦特人在我们中间微不足道一样。想到这一点,我真感到是奇耻大辱。……
我那时心乱如麻而且特别害怕,禁不住这样乱想下去。这时有一个割麦人已经割到离我趴着的田垄不到十码远的地方了,我怕他再走一步就会把我踩扁,或者被他的镰刀割成两段。因此,就在他又要向前移动的时候,我吓得拼命尖叫起来。他把我拿在空中,离地六十英尺,又怕我从他的指缝中间滑落,所以使劲地捏住我的腰部,但我却下定决心绝不挣扎一下。我所敢做的一切,只是抬眼望着太阳,双手合拢做出一副哀求的可怜相,又低声下气,哀哀切切地说了几句适合我当时处境的话。……上述文段选自《》,文中的“我”是。
对比流落到利立浦特时的情况,这里的情况有什么变化?“我”的反应有何不同?联系作品试作具体分析。
“我”的性格是复杂的,请结合上文和作品的其他有关内容试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