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说:“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材料二 井冈山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时期,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的成熟时期。
材料三 |
|
![]() |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为实现“三种革命”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种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的进程有什么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这两个时期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分别阐述图1、图2所反映历史事件对改革开放的影响。 |
(4)综合上述内容,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54年,当他(美国海军准将马修·佩里)再次来到日本时……日本人被迫让步,于3月31日签订了《神奈川条约》……并于1856年签订了《通商条约》……这一系列条约在西方世界并没有引起极大的关注。但对日本来说,它们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德国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专家在日本人监督下从1875年的五六百人,上涨到三千人左右。然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二十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三我理解由著名德国学者格奈斯特和施泰因所提倡的国家组织之梗要,我对其观点知之甚深,乃是可为帝国大厦奠定基础而不至减损天皇权威。回观国情,人人皆信乎英美法自由激进之论,视其为金玉良言,以至国家几被损毁。但我已有纠正之理由,报国正是此时,我深信实现此信念至为重要。
──伊藤博文(1882年)
请回答:
(1)为什么材料一中说“这一系列条约”“对日本来说……却是其历史的巨大分界线”?(2分)
(2)据材料二,归纳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基本特点。
(3)材料三中伊藤博文对政治制度改革的认识在明治政府采取的举措中有何体现?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日本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的基本情况应如何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就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俄史》
材料二“根据上述新法令,农奴在适当的时候将获得自由农村居民的一切权利。”“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向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他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不仅如此,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居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购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它附属地作为私产。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节选自1861年“二一九法令”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有何矛盾之处?
(2)依据材料二分析“暂时义务农”与“完全自由的农民”权利有何区别?材料二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为什么?
(3)有人说:“二一九法令”是俄国向近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但它却使俄国无法全面进入近代社会状态。请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理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统一的障碍。
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各阶级各阶层的强烈不满。……而教会的欺诈和无耻掠夺,最终落到人民群众身上……他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与日俱增。城市市民也不满天主教会的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强大支柱,而且因为天主教会的许多清规戒律对工商业发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贵族则垂涎教会的财产,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也站在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中来。
材料二第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第86条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九十五条论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天主教会遭到普遍反对的原因有哪些。
(2)宗教改革前的欧洲人民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为什么以宗教“异端”的形式出现?
(3)分析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的实质和意义。(4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一位研究晚清乡土意识的学者说:“晚清思想文化史的进程展示了一种特殊的现象: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的以微弱的资产阶级经济关系和智能集团为依托的民主、自由、平等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广阔的乡土文化带的上空。而几亿老百姓却在同一时代场景中基于传统的民族性、国民性,表现出另一套欲求:人间天国、真主降临、杀洋灭教、反清复明。”“晚清乡里民众的自救意识与先进人物的救国方案同向而不同调。”
材料二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这并不奇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晚清时期与人间天国、真主降临、杀洋灭教、反清复明相关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2)“先进思想家从西方引进的现代化观念与信息”为什么“像油浮在水面上一样漂浮在乡土文化带上空”?
(3)材料二中省略号处应该是什么事件?举出先进人物为推翻专制政体进行艰苦斗争的二个事例?
(4)乡里民众和先进人物的救亡活动最终都没有成功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材料
雅典人口总数 |
雅典公民总数 |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
表决形式 |
程序 |
罪名 |
||
陪审员 |
审判员 |
产生方式 |
|||||
约40万 |
约4万人 |
6000人 |
501人 |
抽签 |
举手 |
一审制 |
慢神和蛊惑青年 |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议会内有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议员不应在议会之外之任何法庭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材料三国会可用三分之二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的总统、副总统等提出弹劾。
材料四中书省负责定旨出命,长官中书令二人;门下省掌封驳审议,长官侍中二人;中书门下通过的诏敕,经皇帝裁定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长官尚书令一人,副长官左右仆射各一人。
——《中华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雅典民主存在的问题。
(2)材料二、三分别出自哪国的什么政治文献?确立了近代西方哪两种类型的政治体制?有人 把这种制度形象地比喻为“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这说明这种制度的核心是什么?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国家政体与我国古代对官吏的制约有什么本质差异?
(4)以上不同的民主发展模式给你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