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在一次国际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能够改变这次会议航向的主要原因(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B.反帝反霸的不结盟政策 |
C.“求同存异”的方针 | D.维护联合国权威的原则 |
中国古代出现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是和某项重要政治制度密切相关的,该项政治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开始于
A.西周 | B.秦朝 |
C.唐朝 | D.宋朝 |
有史学家说:“且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于是天下之国,大都王之兄弟、甥舅,而诸国之间,亦皆有兄弟、甥舅之亲。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这主要反映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
C.婚姻成为控制同姓诸侯国的主要手段 |
D.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
下图是西周重要封国位置图,从中可以直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A.西周的统治覆盖长江流域 | B.西周封国主要是同姓封国 |
C.西周政治文化具有稳定性 | D.西周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 |
中国古籍中曾出现下列人名:殷孝祖、刘敬先、汤显祖、蔡兴宗等。下列制度中,对这些人的起名影响比较大的是
A.分封制 | B.宗法制 |
C.郡县制 | D.刺史制 |
1924-1949年,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出“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两次合作都是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的历史背景下实现的 |
B.两次合作都是中途破裂,合作的目标都没实现 |
C.两党性质不同,只能通过武力对抗解决矛盾 |
D.合则两利、分则不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