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高皇帝以圣德受命,建立鸿业,置御史大夫,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历载二百年,天下安宁。”“汉家至德博大,宇内万里,立置郡县。部刺史奉使典州,督察郡国,吏民安宁。”
——《汉书·朱博传》
材料二 汉唐时期绩效考评有比较配套的机制……汉代有“上计制度……上计吏由郡守的僚佐担任,每三年计一次。……汉代将全国分为十三州,也即十三个监察区……中央设十三名刺史为监察官,各负责一州的监察事务。……汉唐时期还有一种临时性突击考评地方官吏的辅助手段,其主要形式是巡查。……汉唐时期重视对考评结果的应用,在俸禄增减、品阶升降、职位变动、荣辱予夺等方面都体现了不同考绩的结果。
——《我国汉唐时期绩效考评的特色与启示》
材料三 (明朝)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有单独上奏言事,监督和弹劾百官的权力。六科被称为“风宪之司”,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所以当时的六部官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他们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特别监察,往往用于治理大狱、检举吏民奸罪,伺察密告。
——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二、三,归纳汉唐时期政府对官吏监察考评的措施明朝监督制度加强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2)除上述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古代的监察制度。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
——[唐]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
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
材料三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 ……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乡举里选”指的什么制度?据材料一,说明这种制度是如何起到社会教化作用的?
(2)相对材料一,材料二中的选官标准有何变化?据材料二,概括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3)据材料二、三,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942年7月15曰,中国外交部次长傅秉常在约见英国驻华大使馆官员安德鲁斯时,又明确提出中国收回香港的主张。在1942年底中英关于签订新约的谈判中,香港问题成为中英争执的焦点……
——《抗战胜利前后重庆国民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交涉》
材料二 1949年10月17日,解放军“四野”第15兵团(邓华兵团)在攻克广州城之后,挥师抵达香港北部边界。此时收复香港可谓易如反掌……但是,以作战勇猛著称的“四野”部队此时却出人意料地勒马于深圳河边,并宣布将维持和平,恢复贸易, 重开广州至九龙的铁路。英国当局敏感地注意到中国发出的“维持香港现状”的信号,决定投桃报李,当时的《华侨日报》遂以大标题刊登“毛泽东已保证香港地位安全,英国年内承认中共”的消息。于是,在日后美国对华的长期战略围困中,香港成为中国对外联络、贸易和情报往来的“国际通道”
——祝东力《从武器到文明——写在鸦片战争结束165周年和香港回归》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对收复香港问题的态度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维持香港现状”的积极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般人往往说,中国过去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我认为称它是君主则诚然的,称它为专制,那就未免有一点冤枉。中国社会,自秦以下,便没有所谓特权阶级之存在。政府里面的做官人,并不是社会上享有特权的贵族。……中国从汉以下,国民参政,均有一种特定的制度,汉制先入学校受教育,毕业后,进入政府历练办事,做事务官,当时称做“吏”。待他练习实际行政有经验,有相当成绩,便得推举到朝廷,再经一度考试,才正式做政务官。至手官阶高低,则由其服官后成绩来升降。……所以中国自汉以后,固然有皇帝,但并没有封建贵族。……所以中国的传统政治,实在不能说它是君主专制。
——钱穆《中国文化传统之演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钱穆有关中国古代政治体制的观点。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核心成果。古往今来,一部部法律文献搭建起人类政治文明前进的阶梯。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臣民于法律范围以内,所有言论、著作、出版及集会、结社等事,均准其自由。
——1908年《钦定宪法大纲》
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立法权属于参议院,行政权属于总统和内阁,司法权属于法院,国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拥有选举、被选举、请愿、诉讼等权利……财产所有权、经营权受到临时政府保护。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三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四法兰西共和之路

(1)依据材料一概括《钦定宪法大纲》的特点。 请简要分析其积极作用。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哪些变化?请分析上述变化产生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54年宪法的意义。 法兰西共和之路呈现怎样的特点?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谈谈你对民主宪政的认识。

哲人们认为,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手书

材料二 全国都堆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烧成烈火。……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绝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正是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之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图一中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中的图二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了什么重要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2)材料二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在井冈山时期、延安时期毛泽东先后提出哪两大理论?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这两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