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经常出现县官职位空缺,没有人愿意履职的现象,即使在江南富庶之地也同样如此。出现这一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A.中央集权过度,地方权力衰弱 |
B.文化教育落后,官僚人才缺乏 |
C.商品经济发达,弃官从商普遍 |
D.经济重心南移,文人弃北趋南 |
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
A. | 联邦体制 | B. | 分权制衡原则 |
C. | 共和制度 | D. | 主权在民原则 |
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20-30年代的苏联类似尝试,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它"是指
A. | 土地改革 | B. | "一五"计划 |
C. | 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 D. | 人民公社 |
1923年,陈独秀说:"五四运动虽然未能达到理想的成功,而在此运动中最努力的革命青年,逐接受世界的革命思潮,由空想而实际运动,开始了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陈独秀所说的"中国革命之新的方向"指
A. | 武装革命 | B. | 无产阶级革命 |
C. | 民族革命 | D. | 国民革命 |
下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
A. | 中书省 | B. | 内阁 | C. | 军机处 | D. | 礼部 |
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
A. | 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 | B. | 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 |
C. | 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 | D. | 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