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列宁曾忧心地说:“国家要有大量的借款,才能有发展重工业的资金。”斯大林和他的战友却两手空空地完成了俄国工业的腾飞。对此最合理的史料解释是

A.“拥护军事共产主义,不劳动者不得食”
B.“通过恢复商品交换,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C.“掏农民的裤兜,成全工业化”
D.“资本主义大危机继续加剧和深化”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斯大林格勒战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自1956年苏联进入改革时代后,改革的过程进中有退,反复无常,最后改革变成了改向,导致了苏联瓦解。就本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A.没有正确的指导思想 B.重点放在农业上
C.关注工业体制的改革 D.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下的经济建设着重发展( )

A.轻工业 B.农业 C.商业 D.重工业

.在苏俄(苏联)实施的农业政策或措施中,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最能够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是()

A.余粮收集制 B.固定的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当时俄国得以“复苏”主要是因为( )

A.实施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推行了新经济政策
C.开展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D.赫鲁晓夫进行了改革

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后,农民隐瞒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情况较为普遍,这说明()

A.苏维埃政权得不到农民的拥护
B.工农联盟已经出现严重危机
C.这种政策严重损害了农民利益
D.小生产者的自私性暴露无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