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地节四年下诏曰“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不判死刑),皆上请廷尉以闻。”“亲亲得相首匿”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的法律原则和制度。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A.亲属间可以相互隐匿所有犯罪行为 |
B.被告人亲属如果出庭作证将受处罚 |
C.亲亲得相首匿的目的在于尊崇伦理 |
D.这一原则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
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主张的著作是
A.《四洲志》 | B.《各国律例》 | C.《海国图志》 | D.《变法通议》 |
严复(1854-1921)是我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曾留学海外。假如他在30岁左右有机会周游世界各地,他有可能
①到德国欣赏《命运交响曲》②到法国参观印象派画家的展览会
③在美国欣赏电影《摩登时代》 ④在北京观看谭鑫培表演京剧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20世纪初,物理学发生一场革命性变化,推动这一变化的是
A.电的发明和利用 | B.相对论的提出 |
C.经典力学的创立 | D.原子能的应用 |
在法国,人们由于对大革命后建立的资本主义制度感到失望,为寻找精神寄托而创作的文学与艺术作品有
①《唐璜》②《巴黎圣母院》③《人间喜剧》④《西风颂》
A.①②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①③④ |
西方国家的近代化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其思想领域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源远流长而又影响深远。回答题“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提出上述观点的哲学家是
A.柏拉图 | B.苏格拉底 | C.普罗泰格拉 | D.亚里士多德 |
图是1490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子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作品表明作者意在
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 | 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 |
C.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 | D.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 |
以下关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反对禁欲主义,追求自由和幸福②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
③提倡生而平等,主张民主政治④强调科学精神,反对宗教信仰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 | D.③④ |
“较为保守的人士徒劳无益的抱怨,没有什么是神圣的了;上帝自己也受到审查了;《圣经》被要求在理性的法庭上提交自己的证明材料。”这种情形发生在
A.古代希腊 | B.文艺复兴时期 | C.宗教改革时期 | D.启蒙运动时期 |
要了解卢梭的“天赋人权”“人民主权”我们应该阅读的著作是
A.《人权宣言》 | B.《论法的精神》 | C.《社会契约论》 | D.《纯粹理性批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