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某地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示意图,c点时引入飞蝗天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为有效防治蝗灾,应在a点时控制种群密度 |
B.a→b段,该种群的增长速率不断下降 |
C.c点时飞蝗种群年龄组成符合衰退型 |
D.彻底消灭飞蝗,有利于提高该地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
现将基因型为Aa个体的一个卵原细胞的核DNA分子都用15N标记,后将其置于含14N的原料上培养(只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种类及含有15N标记的DNA分子的子细胞所占比例依次为(不考虑交叉互换现象)()
A.1、100% | B.1、50% | C.2、50% | D.2、100% |
下列有关核酸(DNA、RNA)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依据碱基或五碳糖的种类确定核酸的种类
B.遗传物质是DNA的生物体内一定同时含有RNA
C.口腔上皮细胞经健那绿染色后,呈现蓝绿色的结构中两种核酸都有
D.嘌呤与嘧啶的数目比值一般与RNA特异性有关,与DNA特异性无关
艾弗里和同事用R型和S型肺炎双球菌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证明S型菌的蛋白质或荚膜多糖不是转化因子 |
B.②中培养皿长菌情况为R型和S型 |
C.②和③说明S型菌的DNA是转化因子 |
D.①~③说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一对正常夫妇婚配生了一个XO型且色盲的孩子。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患儿的母亲应为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
B.该患儿的产生是由于精子在形成过程中性染色体非正常分离所致 |
C.该患儿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内性染色体最多时为1条 |
D.该对夫妇生一正常男孩的概率为![]() |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某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的如下分裂过程,该过程中基因A、a、B、b被分别标记为红、黄、蓝、绿色。①②③细胞都处于染色体向两极移动的时期。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下列有关推测合理的是()
A.①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
B.②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
C.③中向每一极移动都有红、黄、蓝、绿色荧光点,各1个
D.1个②产生的④按荧光点颜色分类,可分为4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