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某区域图,完成下题。
20世纪80年代,港澳地区产业多向该地扩散,原因有 ( )
①劳动力丰富 ②地价低廉 ③资金雄厚 ④国家的优惠政策 ⑤技术力量雄厚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③④⑤ |
图4是某种地理现象在全球的分布,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4.
该地理现象是
A.地震 | B.赤潮 | C.石油泄漏 | D.台风或飓风 |
在12月到次年2月期间
A.⑤比②的夜长变化幅度大 | B.日出时间①比③早 |
C.④比⑤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幅度大 | D.自转线速度①地大于④地 |
中央谷地是纵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中部的平原,南北长约720公里,东西宽约60~100公里,是加州重要的农业区。图5为部分谷地水系分布图,虚线为季节性河流。读图回答下列问题。中央谷地最可能的地质成因是
A.板块张裂地壳水平错断 |
B.板块张裂地壳褶皱凹陷 |
C.板块挤压地壳断裂陷落 |
D.板块俯冲地壳水平张裂 |
与谷地东侧河流相比较,西侧河流的主要特征是
A.结冰期较短 |
B.水能资源丰富 |
C.夏季有冰雪融水补给 |
D.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 |
下图为澳大利亚多年平均A月、B月近地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A月甲地的盛行风向是
A.东南风 | B.东北风 | C.西南风 | D.西北风 |
下图能反映A月份时,乙地竖直方向气温和气压分布的是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下图是我国某山脉东、西坡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结合图例,推断甲处岩石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
A.沙漠 | B.沼泽 | C.海洋 | D.苔原 |
由图1得出的推断,正确的是
A.东坡有丰富的水能资源 | B.山麓气温比山顶约高21℃ |
C.该山以西绿洲农业特色突出 | D.该山为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 |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将深度对接“一带一路”,有力推进贸易、旅游、投资、交通、能源资源、金融以及生态环保等方面的合作,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下图为“一带一路”路线图,回答下列问题。关于“海上丝绸之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海峡夏季洋流自西北流向东南 |
B.C海域航行的轮船在冬季是顺风顺水 |
C.在B海域航行的轮船吃水深度比其他海域深 |
D.冬季是A海域周边地区旅游旺季 |
比较地跨亚欧大陆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各自具有的优势,正确的是
①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路线更短,贸易量更大
②海上丝绸之路可借助夏、冬季风,有利于航行,海路更具方便性
③海路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
④陆上丝绸之路速度慢,安全性高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