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焦距时,小华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下方,如图所示.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小华推断,凸透镜的焦距一定大于L.
(1)你认为小华的推断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
(2)为了检验小华的推断是否正确,可将凸透镜向下方的纸张慢慢移近,若观察到纸上呈现的光斑变 (选填“大”或“小”),则他的推断是正确的.
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A.可能跟物体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
B.可能跟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
C.可能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
D.可能跟物体的密度有关 |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李明做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他在弹簧测力计下端挂一个铁块,依次把它缓缓地浸入水中不同位置,在这一过程中:
(1)铁块从位置1→2→3的过程中,________,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________;从位置3→4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________,说明铁块受到的浮力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通过以上实验可以验证上述猜想________是正确的.(填上面猜想的字母)
(3)如图乙所示,把新鲜的鸡蛋放在水中会下沉.陆续向水中加盐并轻轻搅拌,你会发现________,这种现象说明了上述猜想________是正确的(填上面猜想的字母).
小华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先在空气中测出圆柱体的重力大小是1.0N,然后将圆柱体逐渐浸入水中,如图甲所示,他测得圆柱体受到的浮力F和其底面浸入水中的深度h的对应数据如下表:
次数 |
1 |
2 |
3 |
4 |
5 |
6 |
h/cm |
2 |
4 |
6 |
8 |
10 |
12 |
F/N |
0.2 |
0.4 |
0.6 |
0.6 |
0.6 |
0.6 |
(1)第1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_______N.
(2)利用表中数据,在图乙中画出F—h图线.
(3)当h=________cm时,圆柱体刚好全部浸入水中.
(4)如改用浓盐水做实验,在图乙中再画出F—h图线.图线上h=6cm点的位置变________(高/低),这样的比较是为了探究________对浮力大小的影响.
园园同学利用实验“探究浮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系”,她把一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金属块在空气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再将它分别浸入水和酒精中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
(1)金属块浸没在酒精中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N;
(2)图乙、丙、丁、戊几种情况中,图________中金属块所受到的浮力最小;
(3)做甲、丁、戊三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浮力大小与________是否有关;
(4)做________三次实验(选填“甲~戊”序号),是为了探究金属块浸没在液体中时,保持________不变,受到的浮力与深度是否有关;
(5)第(3)、(4)中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________,请再举出一个应用这种研究方法的实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若干个完全相同的物块分别浸入水和酒精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已知ρ水>ρ酒精.
(1)分析比较图A、B、C(或D、E、F)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图A、D(或B、E,或C、F)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是认识浮力的探究实验.
(1)将物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如图(a)实验所示,物重G=________N.
(2)当用手向上托物体时,如图(b)实验所示,手对物体向上的托力F=________N.
(3)当物体浸入水中时,如图(c)实验所示.将图(c)实验与图(a)、图(b)实验对照,说明水对物体有向上的托力,即浮力.水对物体的浮力F浮=________N.
(4)该实验是采用________的物理方法,建立起浮力概念的.